《背影》教学实录(8)

时间:2021-08-31

  师:除了教材的旁批(“老境”和两个“惦记”),体会两个“自然”的意味。与父亲的恩怨,只是淡淡地一笔“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笔法很含蓄简约。写得多的还是对父亲老境的那种隐隐的痛以及父亲的爱。所以作者最后说,齐读最后一句!

  屏显: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27:两个感叹号,饱含作者想见父亲的热望。

  生28:“唉”里有对父亲身体的担忧。

  生29:“唉”里有说不尽的愧疚。

  师:从不相见到何时才能相见。一声叹息,两个感叹。说不完的别离,言不尽的沧桑。所以读《背影》要结合当时的社会和家庭背景来读,看屏显。

  屏显:

  《背影》所传达出来的“沧桑感”是沉重的,它潜隐在作品的字里行间。《背影》写的是一个时代和家庭的“大背景”下的人物的“小背影”。

  ——陈日亮:《<背影>:你读出了多少“背影”》

  师:1928年朱自清的父亲读到了这篇文章。据朱自清的弟弟朱国华回忆说,当父亲一字一句读完《背影》时,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父子和解了。

  师:这篇文章就读到这里,也许我们真正读懂,也要在我们为人父母之后。台湾作家龙应台这样说——

  屏显: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师: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或许会帮助我们读懂《背影》。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