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时间:2021-08-31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白居易被贬的表面原因是他越职奏事,率先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当朝权贵,实际上真正的根源在于他平日所作的讽喻诗招致当权者的嫉恨,故借此机会打击报复。对此,白居易自言:“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白居易的感伤诗最出色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前者为早年(元和元年)所作;后者便是外迁这一阶段的作品。这两首诗均达到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长期在人民中广泛流传。白居易在内外迁调的时期虽然以“独善其身”为处世原则,但他的兼济之志并未完全消失,转而表现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人民做好事。在杭州时,他主持修筑湖堤、疏浚水井,造福百姓;离开苏州时,人们泣涕相送,依依不舍。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始终心系民间疾苦。

  江州司马——白居易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一位人品正直、得罪权贵、遭受打击的大诗人来到今江西九江(彼时称江州)任司马,而九江亦因此在其人文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大诗人,便是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

  中唐社会,非常黑暗。人品正直的白居易便写了很多的诗来针砭时弊,这些诗,深深地得罪了一些权贵甚至皇帝。公元815年,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御史中臣裴度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得一死一伤。白居易立即上书皇帝,说这是开国以来未曾有过的耻辱,他“急请捕贼,以雪国耻”。白居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是没有资格向皇帝上书言事的。于是,一些被白居易得罪的权贵便趁机向皇帝控告白居易僭越言事,“浮华无行”。这些权贵还诬陷说,白居易之母是因赏花坠井而死的,而白居易居然还写了赏花一类的诗,“甚伤名教”。 这些权贵奏请将白居易贬为江州刺史,唐宪宗准奏。而事后又有一权贵中书舍人王涯复参一本,说白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于是,唐宪宗就将白居易改贬为江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