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湘灵情结”和“长恨歌”

时间:2021-08-31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806),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白居易的“湘灵情结”和“长恨歌”,欢迎大家阅读!

白居易的“湘灵情结”和“长恨歌”

  清代学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香山诗名最著,及身已风行海内,李谪仙后一人而已……盖其得名,在《长恨歌》一篇。”赵翼的评价颇能代表学界对白居易诗歌成就的主流看法。或许是咏吟对象太特殊,或许因为故事情节太感人,白居易在世时,这首诗的名气就已经很大了,甚至有歌妓在别人面前夸口说:“我能诵白学士《长恨歌》,岂与他妓等哉!”就连唐宣宗都在写给白居易的悼念诗中夸赞说“童子解吟长恨曲”。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缘起,白居易的好友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说过:“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白校书郎尉于整屋,鸿与琅邪王质夫家于是邑,暇口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日:‘夫稀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后世学者对陈鸿的说法几无异议,即白居易是在友人王质夫的提议下创作了《长恨歌》,而且其初衷是想“惩尤物,窒乱阶,垂干将来”,即讽刺时事,昭示未来,但学界也普遍注意到另一种情况,即随着李杨故事情节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和创作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诗中所流露出的,更多的是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李杨忠贞不渝的爱情品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