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读书心得

时间:2021-08-31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唐诗里也许可以永远流传的作品,在今天它大概比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人们所熟悉,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里它被选进了中小学语文课本。它的语言是如此清晰流畅自然,只要给它里面的三两个词加上注释,即使是对古诗文毫无知识的人也不会否认它语言的自然流畅明晰;但也许就在你感觉它语言的这种明晰与自然流畅的时候,你可能因而多少忽视了它其实在有唐一代诗歌中,是何等优秀之作。这绝对是一位天才诗人天才的作品,要知道这首堪称完美的诗作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在科场应考时完成的作品。它实际上的题目是“古原草送别”,不过当时科场考试的规矩是,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要加上“赋得”二字。这类应考的诗作格式要求严谨,一向少有佳作,

  更不要说是如此优秀的作品。所以围绕这首诗就产生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但未必十分真实的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几种说法,而不管它们各自真实程度如何,都能够说明这首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流传得相当之广了。

  诗的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是指风吹茂盛的草摇动的样子,“又送王孙去”中的“王孙”泛指即将远行的友人。《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别赋》中也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应该说“古原草送别”虽是考试时出的诗题,但出得也是很好的,送别诗是算得上诗中一个大类的,并且“草”在古代写送别的诗歌中差不多一直是很常见的,所以诗题也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偏。但即便如此,十六岁的白居易能够在应考时写出这样一首能置于古往今来最优秀的送别诗之列而毫不逊色的作品,除了说年少的白居易富于诗人的天才外,只怕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