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段式培训心得(4)

时间:2021-08-31

  写在最后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教师培训成为教育工作的习惯行为,也就找到了教师主流发展的“支点”,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在全面分析了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对全区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认真调研、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段式互动培训”这一模式,使培训工作切实做到了按需受训、强势增长、弱项弥补、形式多样、力求创新。愿“五段式互动培训”能够开启教师培训工作的新纪元。在此,特别感谢为此项工作付出辛苦劳动的流塘小学、黄田小学两个活动举办单位,以及西乡中心小学、第二小学、流塘小学、固戍小学等。

  师:刚才同学们用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展开想象、抓住重点词、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课文,这些方法让我们走进了一个盲女孩的精神世界。如果盲女孩安静就在你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看到教学步骤是预先设置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选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牵引的,人被无情的疏离,本被简单的解构,教学对话成为为一场形式主义的话语霸权表演。类似的对话“改造”还表现为问答式的对话误读、假民主的对话操纵、远离文本的话语独白、故作高深的话语压抑。基于种种对话概念的歧义,青年学者姜广平甚至对小学教学对话的可能性投来质疑的目光。他说:“片面地鼓吹对话教学,可能会形成语文教学的严重失范。”

  何谓对话?池田大作的定义引人深思,他说:“‘对话’是‘把灵魂向对方敞开,使之在裸露之下加以凝视’的行为”对话关乎“灵魂”,对话需要“敞开”,对话应该“裸露”,对话注重“凝视”。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对话是把灵魂向儿童敞开,让儿童凝视,而不是教师对儿童的单向度审视。从池田大作的角度看,儿童是最易于对话的,因为儿童的灵魂是天然敞开的。但是,我们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儿童的这一特点,以成人的“唯理”眼光来审视儿童的“唯乐”世界,不是理性分析,就是终极追问,将儿童话语拉进成人的话语系统,儿童疆域渐渐失守,成人话语步步紧逼。以感性的方式触摸语文,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心灵压制,成人本位的话语强权,远离童心的理性干预,而应该是基于儿童感性特点的低空飞翔,它反对对话形式的平面问答、对话主体的精英作秀、对话过程的简单滑行、对话内容的浅尝辄止。它包括儿童灵魂与教师灵魂的真诚凝视,儿童心灵与各种文本的“会意”交流,儿童与儿童之间的情感碰撞,儿童对自我生命的小心叩问。

  胡伊青伽在他的《人:游戏者》中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父亲发现他4岁的儿子坐在一排椅子前玩“开火车”游戏。当他拥抱亲吻孩子时,孩子说:“爸爸,不要吻火车头,否则车厢就知道它不是真的了。”谁惊醒儿童感性的梦,谁就是儿童精神世界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