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管理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1-08-31

  农村三资管理的学习心得体会一

  省**县位于**省东南部,辖×个乡镇×个办事处,×个行政村,×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万农业人口,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全会精神,把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周密安排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情况

  全县农村集体“三资”主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和农村土地资源为主。截止2010年底,村集体资金资产总额达×.×亿元,农村集体土地×.×万亩,其中耕地×万亩(二轮承包地×.×亩,园地×.×万亩,机动地×亩),林地×.×万亩,“四荒地”等其它土地×.×万亩。“三资”管理模式主要以会计委托代理为主,以自我管理为辅,其中会计委托代理乡镇达×%,村覆盖面达×%以上。村集体年收益总额达×万元;收益分配总额达×万元,其中,农户分配×万元。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机制,实行专业管理

  为了从体制上解决农村财务前清后乱、边清边乱的问题,2005年,县委、县政府把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作为构建农村反腐败惩防体系“五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各乡镇成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和经管站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专门负责资金的核算和管理。并实行资金、印鉴、账户、票据等“六个统一”。2009年,为了巩固农计会计委托代理成果,我县又完善了会计委托代理办法,实行了以印鉴双管(银行预留印鉴由村报账员和中心会计共同保管)和“审”“计”分离(账前审核和记账分别由不同人员负责)为主要内容的监督制约制度,确保了村集体资金的安全和完整。2010年,县里依托农委经管站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进驻新成立的县农廉中心和县纪委农廉室合署办公,专门负责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代理中心,重新和各村签订了“三资”委托代理协议,明确了代理的范围和职责;村里成立三资领导组,配齐了村级报账员和保管员,并定岗定人定职责,形成了资金、资产、资源样样有人管,监督、管理、规范事事有人抓的良好格局。

  2、建立“三资”清查机制,实行台账登记

  农村集体“三资”面广、量多。为了全面摸清农村集体家底,我们建立了“三资”定期清查机制,统一设置了十二种《三资清查登记表》,从摸清“三资”存量入手,分别采取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的办法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并按村设立“三账三簿”进行台账登记,“三账”是《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债权债务登记台账》、《资源登记台账》;“三簿”是《银行存款登记簿》,《现金出纳登记簿》、《产品物资材料登记簿》,从而达到 “五清”,即“三资”总量清、资产状况清、使用情况清、管理责任清、经营收益清。特别是针对部分村级资产(资源)经营收益记载不清,兑现不明等问题,统一建立了《资产(资源)经营登记台账》,详细记载了资产(资源)名称、坐落位置、经营期限、承包租赁金,兑现情况等,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集体利益。凤城镇西关村针对本村低值易耗品过多的实际,又专门建立了《低值易耗品登记簿》,使资产管理更加全面和完整。

  3、建立公开招投标机制,实行阳光作业

  实行会计委托后,资金管理的漏洞有效杜绝了,可在农村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办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权钱交易、权情交易等腐败现象,群众反映强烈。为此,我们在2005年实施农廉“五大工程“过程中,就明确提出在农村推行小规模工程集中招投标和大额物资集中采购两项制度。乡镇成立小规模招投标中心(大额物资采购中心),工程资金数额较大的,由村民委员会委托乡镇进行,村民代表全程监督,确保整个招投标活动置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2010年,全县组织小规模工程招投标×宗,中标金额×万元,比预算金额减少×万元。大额物资采购×起,采购金额×万元,比预算金额减少×万元,既做到了增收节支,又一改过去村干部在工程建设中说不清、道不明,群众对村干部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的状况,真正给了干部一个清白,还了群众一个明白。

  4、建立农廉网运行机制,实行网络监督

  农村集体“三资”运行时间、空间跨度大,必须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为此,我们在“三资”清查结束后,借助全县推进农廉网建设的有利时机,要求全县各村“三资”清查数据全部录入“三资”管理系统,并通过“三资”公开查询平台向群众实行“九公开”,即财务收支明细公开、内部往来明细公开、资产及资产经营收益明细公开、资源及资源经营收益明细公开、大额资产变动公开、财务报表公开、单项统计公开等。群众高兴地说,过去我们只能通过公开栏观看“三资”管理情况,现在不管在哪里,只要有网就可以可以查看,而且可以前后左右对照着看,太方便了。截止目前,全县已有×%的村 “三资”数据上网进行了公开。凤城镇西关村不仅把村合作经济组织“三资”清查结果全部上网进行了公开,而且也把下属村办企业资产也晒到了网上,真正做到了零距离、零时间监督。

  5、建立村级重大事项流程化管理机制,实行民主决策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后,“三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审批一支笔”等突出问题。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我们于2009年以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关于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流程化管理的意见》,将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大额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等列入村级重大事项,实行流程化管理。坚持用“流程化”管住“随意性”,从强化程序监督入手,凡办理村级重大事项,必须依次履行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公开招投标或集中采购、项目实施、验收决算、公开公示等九道程序。每道程序都在村纪检小组和村务公开的监督下递次进行。不经过“四议”决策的,乡镇党委政府不予批准;不经过招投标和合同鉴证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不予付款;不遵循工程合同的,不予决算;不走完规定流程的,不作为工作实绩进行考核,使村级重大事项管理迈上了规范化轨道。

  6、建立完善“三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操作性强,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我县先后制定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办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从集体资金收入到支出、从资产购建到资产评估、从资源清查到租赁等十八个方面做了规定。芹池镇从落实制度入手,注重“三资”清查资料的归卷整理,实行一村一卷,一卷“五有”,即有三资清查登记表、有清查公示表、有核销资产会议记录(复印件),有乡镇审核表,有三资清查报表,工作轨迹清晰完整。蟒河镇把“三资”管理制度和本镇实际结合起来,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凡不按规定管理处置集体资产,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除依法予以赔偿外,还要按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加强三资管理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