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推荐】说课稿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秋游》。

  一.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 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四、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生动的情境,以读代讲,在读的过程中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用心体验,用情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秋姑娘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发现了吗?(生自由说)在这金风送爽、天朗气清的美好的季节,有一群小学生,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想不想知道他们去哪游玩,看到了什么,玩的开心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渐渐”,指导读好渐渐。用渐渐说一句话。指导朗读。

  2、(课件播放蓝天白云画面),你们看到什么?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秋天的天空? 女生读课文。 生讨论交流:(1)秋天的天空是怎么样的?(2)除了蓝天还写了什么?白云像什么?(3)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它们有时像白兔,有时像绵羊,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句式练习(课件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有时像( )。指导朗读。

  3、(课件播放田野画面)说说农田的景色。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农田的美景,男生读。小朋友,你们觉得农田美吗?美在哪里?(学生自由讨论,师相机板书)你能来说一说,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吗?可以只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课件出示句式):农田里,稻子黄了( ) ;高粱红了( );棉花白了( )。学生练说。(各自练,指名说)指导朗读。

  4、(课件播放田野画面)同学们在郊外玩得怎样? 书上是怎么写的?师引读第四自然段。大家玩得开心吗?(板书:开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家玩得十分开心?请小朋友边读课文边圈画相关的词语。指导理解。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课外拓展,深化主题;

  1、(课件播放秋天果园的画面),看后练说秋天到了,果园里( ),( ),( )。

  2、(课件播放秋天的山村画面看后练说,秋天到了,大雁( ),枫叶( ),许多树都( )。

  3、欣赏了秋天的美景,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

  (四)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我说课的题材出自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三章感受概率的的一节《确定与不确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特色五个方面阐述。

一、 教材分析

  概率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学生已习惯于确定性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学习概率产生了一定障碍;另一方面,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课应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境,初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理解并会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2、 经历观察猜想、分析交流、实验操作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开放性,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化“做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 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游戏,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新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游戏,建立并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随机事件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并熟练区分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境创设

  情境一 两人一组做游戏“石头、剪刀、布”,请你猜猜谁会赢。

  情境二 在一副扑克牌中,能抽到“大王”和“A”吗?试试看,抽到“大王”的机会大还是抽到“A”的机会大?

  师:抽抽看,猜猜看,有什么体会?

  在这一章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和游戏,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并共同合作交流可以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和游戏,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确定的,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二﹚ 探索活动

  1、 足球比赛前,裁判通常用掷一枚硬币的方法来决定双方的比赛场地。现在把硬币向上抛起,猜猜它落到地面是国徽面朝上,还是币值面朝上。你能确定硬币落地后,一定是国徽面朝上吗?

  2、 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明天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吗?

  3、 当室外的温度低于-20℃时,一碗自来水放在室外会结冰吗?

  4、 一枚点数是1到6的骰子,能掷出点数是7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去观察和体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从而引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三﹚ 数学概括

  引导学生明确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及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设计意图】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猜测结果,感受随机事件,从实验和生活经验中获得规律。

  ﹙四﹚ 运用知识

  问题一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老师5s跑了100m。

  (2)明天的最高气温是10℃。

  (3)小明家彩票将获得500万元大奖。

  (4)1+3>2。

  (5)我们班里有51人,必有2人是同月生的。

  (6)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线段,他们相交。

  (7)掷一枚筛子,掷得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8)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问题二 下列成语或俗语反映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①水中捞月,②守株待兔,③杞人忧天,④天有不测风云,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设计意图】 在初步感知概念后,通过及时的辨别分析,使学生真正认识概念的本质,加深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理解。多层面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多种多样的相互交流,也为了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互动教学中享受数学的快乐。

  ﹙五﹚ 拓展延伸

  4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分别装有一些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全部相同,且摇匀。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说明理由。

  (1)从第一个袋子中任意取出1个球,该球是红色的;

  (2)从第二个袋子中任意取出1个球,该球是红色的;

  (3)从第三个袋子中任意取出1个球,该球是红色的;

  (4)从第四个袋子中任意取出1个球,该球是红色的。

  师: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联系?

  区别:不可能事件是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联系:他们都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预测。

  【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体现生活中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 小结思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活动,有哪些收获?(会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并能区别它们)。

  【设计意图】 师生合作小结,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回顾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设计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内涵丰富,层次分明。一开始由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切身体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课堂中充满了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本课还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操作分析、交流研讨、感受体验等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研究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