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品】说课稿汇总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教学时注重诗歌教学的特点,以读为本,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按读有发现,读有感受,读有情感的层次,深入感悟诗的内涵。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感受朗读的快乐,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锁住、天涯海角”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小草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指导书写,读熟课文,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读生字,理解“渺小、惭愧、微不足道”等词语。

  3、自主识记生字,汇报识记方法。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指导书写。注意“福”、“奉”等字的结构。

三、初读感知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诗歌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

四、布置作业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品读诗歌,感悟小草品质,体会诗歌意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回顾感知,导入课题

  1、 板书课题(指导“之”、“歌”的结构),齐读课题。

  2、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小草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情预设:从小草的样子、作用、品质等三个方面回顾。

  如:小草外形很渺小,微不足道……小草能抗击洪水,固定沙丘,打扮山河……小草顽强、自信、奉献……)

  小结:上节课的学习竟有这么多的收获,相信大家再一次走进《小草之歌》,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自主研读,读有发现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新的发现在文中做出批注。

  2、组织交流读书的新发现,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如句式训练:“通过再读这首诗,我的新发现是――”)

  (学情预设: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发现。)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和交流,同学们又有很多的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进一步学习诗歌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发现重新走进《小草之歌》,试试看,还能够收获到些什么。

三、熟读感悟,读有感受

  1、创设情境,师配乐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想象体会。

  2、 启发学生自读体会,交流读书的心得。

  3、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同学们读出了那么多真实的感受,看来会读书不光关注内容,还要有各自不同的体会。让我们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四、精读品味,读有情感

  1、学生有侧重地自由练读。

  2、创设情境,朗读展示与指导。

  3、 尝试背诵

  4.(生成性)多元展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对话,唱歌,表演,做画等多种形式展示。)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指导学生重新认识课题,谈自己的新的收获。

  2、【课件出示】小草是渺小的,甚至微不足道,它却那样的乐观、自信;小草也是弱小的,它却那样的坚强、勇敢;小草是默默无闻的,它却把祖国山河打扮得如此多娇…… 然而我呢?我不是小草,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课稿 篇2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综观历年以来的江苏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的数学试卷,解析几何综合题为必考题,20xx年开始求轨迹问题成为单招高考命题的热点。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许多同学由于对求解这类问题不懂章法”,往往无从下手。面对这一状况,我们教师必须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轨迹方程问题的求解策略,顺利突破这一难关,为解决整个问题铺平道路。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求轨迹问题的常规方法并能选好相应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轨迹方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求轨迹问题的常规方法并能选好相应的解题策略。

  2、能够综合运用解决轨迹问题的常用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

  3、树立从运动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加强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投影重、难点。在学生给出轨迹方程后,通过观察方程,检查其中是否有多余或遗漏的条件。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体现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五、说教学对象

  单招班的学生由于客观原因,是临时组班,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学生对解析

  几何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不太深刻,对轨迹问题的求解方法更是不熟练。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学案导复的模式,让学生在完成课前尝试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预复习情况。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课前尝试

  在学案的课前尝试部分,第一要求学生能过预习知道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直接法、定义法、代入法。并且在书上划出四种方法的步骤,并能有感性认识。同时回顾了圆锥曲线的轨迹定义,要求学生能熟记。为讲解求轨迹方程的定义法作准备。第二设计了部分简单的求轨迹的题目,让学生课前练习,对求轨迹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二)课堂探究

  针对性地选用三个例题,教师引导学生用定义法、直接法和代入法求解。并归纳解题步骤。并结合计算机作出轨迹,让学生直观感受轨迹的形成。在教学设计时,我调换顺序,将定义法放在第一个,把直接法放第二个,设计意图是在刚刚复习完圆锥曲线,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比较熟悉,而且圆锥曲线定义的应用在单招考试中也是一个重点,在这儿再次强调可以加深印象。同时利用定义直接可以得出轨迹方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直观性,增强学习的兴趣。

  1、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以直接根据定义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1:已知动圆经过点且与定直线x=-1相切,求动圆的圆心M的轨迹方程。

  引导学生联系抛物线的定义,关键是圆心M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相等,满足抛物线的定义,即可得轨迹方程。

  本题的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能很熟练地说出圆锥曲线的定义,而且对于图形特征要很明确,这样才能很快地确定是否可以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变式练习:ABC,已知A(-2,0),B(2,0),|AC||AB||BC|成等差数列,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

  2、直接法

  直接法是求轨迹方程最基本的方法(类似于求曲线方程的五步法),它直接通过建立

  动点坐标x,y之间的关系,构造F(x,y)=0。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为:(1)建系(2)设点(3)列方程(4)化简(5)证明。一般情况下(5)可以省略。

  例2:(20xx年单招试题)已知动点P到定直线lx=-3与定点M(1,0)的距离相等,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3、代入法(相关点法)

  当互相联系着的两动点、中的一个动点在定曲线上运动时,求另一动点的轨迹方程时,可用相关点法。其具体做法是:建立用表示的式子,而后代入定曲线方程,可得的轨迹方程。

  例3:已知点P是圆上的一个动点,Ax轴上的定点,坐标为(12,0),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线段PA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参数法也是求轨迹方程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而且参数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考虑到学生实际,一堂课接受四种方法有困难,所以准备放在第二课时进行。

  (三)当堂检测

  有针对性地选择三个练习,让学生巩固三种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在学生的反馈练习中强调解题步骤,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当的方法。

  (四)课后拓展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课上听得懂,但一到课后就糊里糊涂了,不练更是等于白学。而且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练习的难度还不能太大,和课上的例题类型差不多才能依葫芦画瓢。所以我还是针对例题对应地设计了相关的练习,真正让学生能动手做,并达到记住解题步骤的作用,并能初步会根据情况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