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时间:2021-08-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资料,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忙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透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透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透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透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的优点: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那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透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决定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能够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透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齐,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忙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本节课有待改善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能够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能够帮忙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决定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务必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之后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能够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现实世界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在这环节能让学生给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这环节教学中也有个人反思的地方,比如当学生回答“角的样貌是那些物体留下来的”时,如果能及时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话去引导“生活中能没有角吗?”这样就更能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观点,并及时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导学生,调控整个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不断飞跃,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上完这堂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1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堂数学课,我面对着一群忽闪着好奇双眼的孩子们,我是非常的紧张!“三疑三探”新的教学模式能不能熟练的运用呢?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呢?能不能达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出现。

  当走进课堂向学生们亲切问候以后,我便按着自己备课的思路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按着“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设疑自探。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角的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接着从一个活动的角说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开口大小有关,变化成直角,揭示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要学到的知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

  第二部分解疑合探。首先出示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自己学习今天的新知识。这个环节有些不恰当。如果让学生先自己学习之后,在用教材来加以说明或验证或许效果会好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这部分中通过动手折一个直角。让学生感受直角的形状。

  (3)说一说怎样才能确定是不是直角呢?运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验证是不是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亲自说说是怎样测量验证的。这一环节运用的时间比较长,让学生充分的把验证的过程说清楚。为画直角做好准备。

  (4)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还有什么用呢?自然地过渡到画直角。学生在小组中研究讨论,将结果汇报给大家听。我采用一名同学汇报,一名同学板画,两个同学互相合作来完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汇报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板书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们亲自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学习知识点。

  第三部分质疑再探。让学生提出还有的疑问之处,学生没有疑问之处了。

  第四部分拓展运用。

  1、让学生同桌之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提出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并且完成的较好。

  2、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习题带给大家。学生完成的较好,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收获不小。

  (1)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各有几个直角?

  (2)判断是不是直角。

  (3)在点子图上画直角。学生都完成的比较好。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

  这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角以后学习的,由于前面有了判断角、画角、创造角的基础,对本节课直角的认识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课的知识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与前面认识角一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此外,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在用不规则的纸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最后一直得出把不规则的纸折出一条线,再沿着这条折痕对折的方法来创造直角。

通过课堂的实践后有以下的反思:

  首先,这节课比较好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的初步认识上帮助学生认识直角。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告诉学生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出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物体中找出更多的直角。这样加深了对直角的初步认识。

  然后通过找图形中的直角进一步巩固,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学会了如何判断是不是直角。接着通过钟面上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角的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而且随机抽取图片巩固三种角,又通过做第三题进一步巩固,所以孩子们对直角、锐角、钝角区分的比较好。

  但是最后的环节孩子们画完直角后,没有让他们话画一画锐角和钝角,所以堂清时好多学生把钝角画错。而且在板书上还可以在完整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3

  教学片段: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生:(大部分学生)还剩三个角。(平时课上喊的最响的一个学生正在自己的本子上画着,他好象不同意这个说法。)

  师:(怀疑的口气)对吗?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和小剪刀,动动手,试试看。(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一个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学生发生争论,有的说剩下五个角,有的说剩下四个角,有的说剩下三个角)

  师:有三种不同意见,请你把剪的结果给同学们看一看,告诉同学们剪去的是哪一个角,剩下的是哪一个角?

  (学生有三种不同剪法)

  师:一个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学生总结:剪的方法不同,可以剩下五个角,可以剩下四个角,可以剩下三个角)

  ……

  [反思]:

  当代儿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是:儿童是通过活动来学习的。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教学是枯燥的、严肃的。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形有色的学具操作时,他们倍感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内驱力,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操作中获得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4.《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心得

6.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7.《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篇

8.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