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机制研究综述论文(2)

时间:2021-08-31

  由于学前期是儿童心理理论迅速发展的时期,而以抑制性控制为核心的执行功能近年来被认定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研究学前儿童抑制性控制能力的发展和其特征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

  抑制性控制是指在完成某项认知任务、达到认知表征目标时,对无关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进行控制的能力。抑制性控制在决定多种心理过程如何协同工作以胜利完成一项任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执行功能的发展有助于解释个体的认知能力(智力、注意、记忆、阅读理解)和个体在多种皮亚杰式任务上的表示。此外,它也涉和儿童情绪、道德和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根据执行功能研究者的观点,抑制性控制可能从两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发生影响,即:影响心理理论的发生或者影响心理理论的表达。因此关于抑制性控制的理论又可以分为发生说(emergence account)和表达说(expression account)两种观点。

  发生说认为,儿童在能够建构复杂的心理概念之前,首先要具有一定水平的执行功能。假如没有使自身从当前刺激中分离出来的能力的话,儿童是不能在这个当前刺激的表征水平上作出反应的。因此,根据发生说的观点,儿童只有具备正常的执行功能,才干获得某些关键性概念,进而顺利完故意理理论任务。

  而表达说则认为,儿童已经拥有某些关键性的概念,只是在心理理论任务中不能正确地将它们表达出来,因为他们不能抑制关于事件真实状态的认知。许多心理理论任务的完成需要儿童克服具有优势反应倾向或习惯性倾向的认知活动,防止说出事件的真实情况。而这些都需要具备正常的执行功能才干完成。根据表达说的观点,儿童在错误信念、外表与事实、欺骗等心理理论任务的规范丈量中失败,可能不是因为地道缺乏某种概念,而是在将这些概念性知识胜利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只有具备正常的执行功能,已有的心理理论才干正确地表达出来(魏勇刚,2004)。

  心理理论研究者之所以认为心理理论与抑制性控制相关,主要因为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1)两者的发展关键期相近。学前期既是儿童心理理论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也是儿童执行功能发展期。(2)来自脑成像研究的证据。对执行功能的研究最初源于神经心理学研究中对前额叶损伤病人的分析;而前额叶也是控制心理理论的生理基础。(3)来自自闭症患者的证据。大量研究标明了自闭症与心理理论发展相关,而自闭症患者在诸如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检验等经典的执行功能任务中也表示出异常。(4)根据执行功能的表达说,胜利完故意理理论任务可能需要得到发展得很好的抑制性功能的协商(Carlson,1998; Russell,1994)。

  近几年来,研究者运用各种心理理论任务和抑制性控制任务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证性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尚无定论。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解释,可以概括为四种观点(Perner&Lang,2002):(1)心理理论能力是执行功能的先决条件。(2)执行功能是心理理论能力的先决条件。(3)心理理论能力与执行功能有某些一起的心理成分,两者并行发展。(4)心理理论能力作为执行功能的一个整合局部,后者包括前者。

  2.抑制性控制的生理基础研究

  抑制性控制的重要发展期是人生的前六年,而3~6岁是其发生显著性变化的时期。来自生理和行为发展两方面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对脑损伤成人患者的研究标明,大脑前额叶(frontal lobes)是参与抑制过程和更普遍意义上的执行功能的重要生理基础。另有研究标明,儿童的前额叶损伤导致抑制发展的停滞和缺损(Dennis, 1991)。尽管在婴儿期前额叶发展十分迅速,但在4~7岁之间它经历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发展冲刺期(Luria,1973;Thatcher, 1992)。因此,抑制性控制发展的缓慢,很可能与前额叶皮质幼稚较晚有关(StUss,]992)。抑制性控制功能获得显著发展是在学前期。在这一时期,当一项任务要求儿童延迟作出某种反应时,他们开始能够按要求压制自身对某些事物不作出反应(Diamond&Taylor,1996; Gerstade,et al,1994)。

  3.抑制性控制研究的几种范式

  目前,用来评估学前期儿童抑制性控制能力发展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手游戏(hand.game)范式。首先,让儿童重复实验者演示的两种手势(如握拳或平伸手掌),即“拳、拳一掌、掌”,然后要求儿童做与实验者相反的手势,即“拳、掌一掌、拳”。

  ●白昼黑夜任务(the day-night stroop task)范式。当出现画有月亮的黑夜图片时,儿童得说“白昼”,当出现明亮的、阳光普照的图片时,儿童得说“黑夜”。

  ●形状任务(shape stroop)范式。五种不同大小的卡片交叉放置,让儿童把其中的小卡片一一指出来。

  ●卡片排列(card sorting)任务范式。让儿童先按一个维度(如形状)对一系列卡片进行排序,再按另一个不同的维度(如颜色)对同一批卡片进行排序。

  ●耳语(whisper)任务范式。要求儿童自愿地低声说出10个卡通形象的名字(王江洋,2003)。

  综上所述,近年来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效果。无论是对心理理论发展自身的研究,还是对其发展机制的研究,研究者均认为学前期是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利用这些研究效果,将其与幼儿教育实践相结合,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加以落实,将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机制研究综述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论文

2.长效机制环境治理论文

3.关于儿童心理理论与儿童道德发展研究论文

4.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研究综述论文

5.学前教育发展前景论文

6.绝对空间理论发展论文精选7.公共产品理论发展论文

8.儿童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