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管理的构成与管理中的关系处理论文(3)

时间:2021-08-31

  企业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必须加强熟练化应用疏堵与破立的管理技法。实施疏堵与破立的管理,应把握以下原则:

  (1)兼顾与结合的原则。即管理者之实施疏与堵、破与立,应在管理目标指引下,统筹兼顾,两相结合。

  (2)目标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即管理者之实施疏与堵、破与立,要牢牢把握住管理目标和管理效率优先的基本原则。

  (3)系统循环的原则。即管理者要通过实施疏与堵、破与立,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有机转化和良性循环。

  5.“宁近”与“致远”的关系

  常态化管理,还要处理好“宁近”与“致远”的关系。此所谓“宁近”,是指管理者的“近实做”,管理的实施要抓住现实,立足现场,切实解决好当前和近期的实际问题。而“致远”,是指管理者的“远视角”,在管理者的理念、思维、规划和计划中,要隐含企业发展愿景,要有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轮廓”在里面。

  “近实做”“舍近”则不足以“求远”,“近实做”不实而“求远”必是画饼之劳。“远视角”缺失则发展观迷惑,“远视角”脱离实际则悬浮之想落不了地。“近”求做实,“远”有所虑,远近结合,此亦常态化管理立足当前、放眼愿景之所取。

  管理知识、技能、经验、素养、习惯性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差异性,必然导致管理行为的差异性。管理行为的差异性,也是导致管理异常的要因。常态化管理应加强对此标准化、系统化的训练。

  常态化管理的价值追求在于“求同化异”、常态循环、达成既定目标,并为更新更高的目标构筑现实基础。要实现这一追求,管理者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管理的价值秩序是企业管理机制的形成基础,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价值秩序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机制。

  企业常态化管理,是靠企业管理的价值秩序来维护的。良好的企业管理价值秩序,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和文化。

  它当然集中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等各种适用“规范”和良好“习惯”当中。对企业管理来说,虽有诸多“规范”和“习惯”,在约束、统一和引导企业管理的常态行为,但面对企业管理与生俱来的复杂性和变数,与时俱进的管理有必要在处理各种具体关系上,不断深下功夫。

  【扩展阅读】:什么是常态化管理?

  常态化管理是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有效措施,是企业实现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管理理论,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永葆企业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常态化,就是日常工作的标准要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在“常”字上提要求,在“态”字上下功夫,在“化”字上做文章,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

  一、“常”字要求

  “常”是经常,是习惯,是要求。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按照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违章必究的原则,教育职工始终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确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责任意识。对所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整合,把每项管理活动所涉及的机构、岗位协调起来,明确承办、协办的关系,管理者介入的环节和程度,对有关职、责、权、考核内容与方式明确规定,实行业务操作流程和行政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加大对企业安全、成本、效益和各项指标的监控力度,将各项指标落到实处,并让职工明白在平时实际工作中,做什么、怎样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从而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有效地消除工作的随意性和推诿扯皮等消极现象,使整个工作流程常态化。

  二、“态”字功夫

  “态”就是一个人态度和素质要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中心思想,良好的素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所谓在“态”字上下功夫,就是要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使每一位职工都具备一定的政治修养和道德观念;就是要让职工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公司的发展目标、思想理念和所取得的成果;就是要从侧面研究职工的政治倾向、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以此确立职工的政治信念;就是要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调控自己的职业行为,立足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在社会上树立起电力企业职工的良好形象;就是要让职工懂得并掌握职业道德的标准、要求,树立崇高的品质和职业理想;就是要树立职工爱岗敬业的观念,激发职工的高度责任感,树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司、服务于生产”这个大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同志,勤恳工作的职业道德服务理念,发扬“个人事小、公司事大,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的工作作风,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化”字文章

  “化”就是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资料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它是常态化管理的过程控制,是衡量常态化管理工作的标准。所谓在“化”字上做文章,就是创造一个管理环境或平台,并设置相应的职位,规定明确的目标及标准、运行程序和考核奖惩等,建立贯穿安全、生产、经营、服务、计划、组织、监控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管理程序和规范制度;就是树立“规范自己,方便客户”的核心价值观和“用心把工作干好”的服务理念,为客户着想,体现对客户的尊重和关怀,使每个人的行为,每项工作都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行。以“价值标准”、“事实标准”和“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为依据进行考核、评定等级,并对考核结果合理运用,保证奖惩得以兑现,达到忠于职守、创造业绩、强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通过常态化管理对人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的记录和反映,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结合,达到组织和个人的价值取向趋同。

  总之,常态化管理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增强执行力,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控制过程,规范管理;提高员工学习力,注重创新力,不断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才能发挥出企业最大的效益,才能起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作用,真正做到“无需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常态化管理的构成与管理中的关系处理论文】相关文章:

1.学校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论文

2.电厂员工岗级调整常态化研究论文

3.正确处理好班务管理的四大辨证关系论文

4.学校专项资金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论文

5.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分析论文

6.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设备管理的应用论文

7.关于管理的论文

8.班组管理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