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功利化、多元化、兴趣化、理想化和稳定化等特点。探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带来问题的解决办法,文章认为,应该在国家就业政策保障、社会家庭环境优化、高校就业服务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一、引言·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是一定时期的个人主体的价值观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及社会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基本立场、生活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它决定着个人主体的价值选择行为,影响着个人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的追求、定位、选择和评价等形式的一种大学毕业生个人倾向性的表现和态度,完全体现大学毕业生个人对以后个人发展的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方面上。它是大学毕业生人生价值观在整个就业过程中的现实体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地变化,把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规律及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问题,缓解市场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正确地看待职业,找到未来发展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是我们探索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要目的和研究价值所在。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摸索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分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及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课题组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方法是参考有关文献、发放调查问卷以及专访就业指导老师和在校学生,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调查时间从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调查对象主要以广东9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在校学生为主。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大学生的就业去向选择、就业地区意向、就业单位性质、职业单位标准、就业薪酬期望、就业困难原因和择业因素影响等方面内容。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5份,回收率93.46%,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可靠性。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具有如下几个方面明显的特点。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个人意识更加明显

  在就业地域的调查中,调查数据显示,有61.51%学生选择在“大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有19.23%学生选择在“中小城市”,有4.31%学生选择“农村基层”,有1.71%学生选择“国家需要的地方”,没有人选择到“边远贫穷的地区”,有7.75%学生选择“想回到家乡”,有2.36%学生选择“到国外发展”,也有3.13%学生选择“只要能就业地域不重要”。在职业定位的调查中,数据显示,有32.66%学生选择“国家机关”,有24.74%学生选择“事业单位”,有16.94%学生选择“大型国企”,有12.93%学生选择“外企外资”,有8.31%学生选择“民营或私营企业”,有3.65%学生选择“自己创业”,仅有2.77%学生选择“小微企业”。从调查结果明显地看得出,大学生功利思想意识在大学生的就业地域取向和大学生的职业定位的轻重。功利价值取向已成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在就业时,受到各种利益的驱动,往往产生盲目逐利的心理和行为,根本就没有按照原先准备的职业规划去实现个人自己的奋斗目标,缺乏长远考虑和坚定的就业定位。统计数据说明,随着就业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地方就业创业环境的逐渐优化,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但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经济文化发展较好的大城市,将自己的职业定位放在较高的位置,比如广东省毕业生,都希望能够留在广州地区工作,甚少在珠三角经济发达的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二线城市工作,即使是在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还是将就业目标锁定在大城市,个人意识比较看重,功利性质比较明显。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就业选择灵活多样

  在就业去向的多项选择中,调查数据显示,有78.38%学生选择“考公务员”,有71.25%学生选择“事业单位”,有54.67%选择“外资外企”,有33.35%学生选择“考研”,有28.63%学生选择“自己创业”,有16.39%选择“出国留学”,有14.33%学生选择“中小企业及贫穷山区社区村官教师”,有7.49%学生选择“小微企业”。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择业单位呈现多样化,在就业选择上出现多元化的择业就业倾向。更为注重多种因素,如选择考研的、选择创业的、选择考公务员的,还有选择外资外企、出国留学,也有选择到中小企业及贫穷山区社区村官教师、小微企业等多元化。特别引起关注的是2016年,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大学生选择自己“创业”。多元化的就业价值取向表明了大学生较好地认知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也体现出大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方式,明智地选择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就业方式。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偏向兴趣化,个性偏好选择突出

  在职业兴趣的调查中,统计数据显示,有23.61%学生在择业时偏重个人兴趣的职业,有13.22%学生在择业网络性职业,有11.84%学生在择业娱乐性职业,有10.03%学生在择业“无所谓”,有41.30%选择“专业对口”。数据表明,有部分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将个人兴趣放在更为重要位置,找个人兴趣爱好的职业。对于个人选择兴趣职业问题,应该属于一种短期行为,因为兴趣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对一个生活经验不丰富的大学生来说,个人兴趣给予他们的驱动力不够稳定,受到挫折后,往往马上放弃,甚至不知所云。在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就业相当困难了,更不容易按照原先职业规划实现更合适的自身兴趣的职业和岗位。

  (四)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明显理想化,就业薪酬期望较高

  在就业薪酬的期望调查中,数据显示,6.62%学生选择3000元以下,有15.01%学生选择3000~4000元,有24.11%的学生选择4000~5000元,有50.01%学生选择5000~6000元,有4.25%选择6000元以上。调查结果,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对于自身能力的市场价值存在低估现象。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把自己定位过高,期望值过高,选择高薪资、高发展机会的行业的理想就业形式,这样的就业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因为他们忽略了实际就业市场因素,脱离了社会现实,这种理想化的就业观,造成了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