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音乐教育问题思考意义及发展影响论文共(3)

时间:2021-08-31

一、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商业化

  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儿童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已经逐渐富有浓厚的商业化气息。很多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无论是私立的琴房还是公立的少年宫等等,他们都在积极地开展有偿培训活动。在社会上大力宣传,招收更多的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幌子下,谋取更大的利益。由此而出现一种现象:在生源招纳、师资招聘、课程教授、乐器贩售等各个环节都成了商业化教育环节。

  (二)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没有注重儿童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般说来,音乐歌唱教育中强调以“音乐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强调音乐对人的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引发儿童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做到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培养儿童的感受能力,这渐渐成为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最基本要求。然而,现在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由于音乐教师对音乐的本质的认识不够,使得他们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把儿童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能够培养儿童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整堂课都是机械动作的反复。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扼杀了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对于儿童的情感培育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三)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现在的儿童社会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总是设计更多的教学内容,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学生,他们课堂设计的内容多而繁杂,没有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这种教学方式反而让他们什么也没有学到,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儿童在音乐课堂上没有兴趣,感觉音乐枯燥无味。孩子本来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喜欢的课堂是充满灵活性和激情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音乐课堂学习中,他们才能保持极高的兴趣去学习。但很多教师的教学缺乏灵活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过于死板,教学节奏不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课堂设计的提问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针对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策略

  (一)明确儿童社会的音乐教育内涵,准确把握好功能定位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化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完全不同的。在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更加强调音乐的普及型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个音乐教育的内涵。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儿童社会音乐教学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化。明确素质教育是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音乐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在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领略音乐意境,形成审美感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任何的教育和教学都不能孤立其他的教育而存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情感体验,让儿童形成审美的感知,使学生通过艺术熏陶来感染自己,从而教育自己、影响他人的情感升华,领略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音乐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其本身就与“美”结下不解之缘,不论是什么阶段的学习者,都应该或多或少的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趣。音乐教学重在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在于引导儿童进入音乐的世界中,古人对音乐的表现标准定位为物我的融合,这不无道理,只有儿童自己融入其中,才能感化他人,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

  (三)设计符合儿童的课程,提高音乐的有效性

  在儿童社会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课程教育。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孩子实施个性化教育。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他们的对音乐的认知水平比较低下,同时审美能力还没有得到发展,对他们的音乐歌唱教学就可以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意在培养的对音乐的认识,了解什么是音乐,从他们特点出发进行课程的安排。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儿童而言,基于他们的审美观点得到初步的发展,因此可以在歌唱教学中注重审美观念的融合,通过设计更深入的课程来增加他们的初步的审美能力,主要让学生“感受美”。随着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的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审美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同时也是他们的世界观、审美观、道德观初步形成的基础时期。这个阶段的音乐教育不只是音乐的教育,同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美的融合,要着重在培养他们的“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儿童在歌唱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美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社会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只有不断的总结和探索,才能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将儿童社会音乐教育推向更高层次。

第4篇:由《百鸟朝凤》引发对当下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若干思考

  《百鸟朝凤》讲述一个匠人传艺的故事。技艺高超的唢呐艺人——焦三爷将吹奏唢呐的'技术以及最高形式的百鸟朝凤和唢呐班子传授给徒弟天鸣,在社会转型的变革时代,唢呐面临着诸多挑战。笔者透过《百鸟朝凤》这部影片中天鸣父亲,焦三爷和天鸣这三个人物刻画,通过分析当前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主要参与者——老师,家长,学生,培训机构,来反思当下音乐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笔者的若干思考,从不同以往的视角,阐述我国当前儿童社会音乐教育。

一、《百鸟朝凤》与当下儿童社会音乐教育模式

  (一)电影《百鸟朝凤》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象

  在电影《百鸟朝凤》中,男主角的父亲带着不想学习唢呐的男主角来到焦三爷家中求学,跪拜师傅,但焦三爷一度拒绝男主角父亲的请求。面对父亲的重压和焦灼,男主角不得不逼迫接受学习。而在父子两人的恳求下,师傅被父亲的真诚,孩子的善良感动,接受了男主角成为他的徒弟。踏入学业后,焦三爷便成为男主角的监管人,焦三爷为师严格,为人耿直。他之于徒弟是绝对的权威,之于当地的人们也是临终时道德的标准,所以深受众人的敬重。

  我们能够透过电影看到如下问题:

  (1)人们对于唢呐师傅有着十分的尊敬,由于唢呐技艺在当时当地有着较高的地位,成为唢呐艺人能够光耀门楣;

  (2)那个时候的孩子会受到家庭很大的影响,电影中的父亲因为年轻时没有成为唢呐艺人,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唢呐,有生拉硬拽的嫌疑;

  (3)家长对孩子所学的技艺有着十分热切的期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为了孩子倾情投入,但往往在这个时候也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喜好。但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投入和对于学习的敬重是值得现代人思考的;(4)唢呐师傅的确技艺高超,让人不得不佩服。

  (二)当前儿童社会音乐教育模式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整个社会都在盲目追求速度,大部分人都在急功近利,我们吃的饭是“快餐”,就连有些教育也变成了“速成”。当今社会的教育反而没有影片中的人物学艺道路的踏实,朴素。影片中父亲的坚持,焦三爷注重基础的教学方法以及对唢呐的信念,还有天鸣刻苦学艺的态度,无疑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儿童社会音乐教育。

  因笔者在不同模式的大小琴行代课,也算有着深厚的经验,所以对当前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有较为详细的了解,以下笔者将通过老师,家长,学生,琴行个案进行分析。

  1.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的老师

  (1)教师资历参差不齐。教师良莠不齐,有的是大专,有的是本科在校,有的毫无经验,不乏出现滥竽充数者。这些教师难免会在教学中出现纰漏和缺失,教学质量无从保证。

  (2)教学内容受牵制。部分家长不尊重老师,牵制上课的内容,总希望一节课能学很多曲子,但其实学生自己并不能消化的了。就拿影片中焦三爷让天鸣去吸池塘中的水,两个月没有碰唢呐,只是练习基本功。这件事在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有的第一节钢琴课,连手都站不稳就已经会弹一个简单的曲子了。这些都是来自琴行老板,家长的施压下,产生的一些怪现象。长此以往,一些刚投入教学事业的年轻人的积极性就会被消磨,到最后就为了拿到上课的课时费,下课后走人,完全不顾教学质量。

  (3)部分在校老教师缺乏深造机会。除一些琴行培训机构外,还有是在某学校挂名的一些老教师,在外私自开课,一般学生是到家里或工作室上课,由于没有监管机构且年龄或在当地威望让他们停止了继续学习,继续深造,上课内容较为随意性,总是满足自己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教学内容来要求现在的学生,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2.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家长

  (1)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大多数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超出孩子实际的学习能力。有的甚至把自己小时年轻的梦想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家长与儿童之见矛盾激化。

  (2)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观念有待改善。现在将社会艺术水平考试列为“最具权威”的成绩评定方式之一,并被广大家长和学生所认可,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将社会艺术水平考试与文化课考试,升学考试加分,联系在一起,家长也是希望走这个捷径,大多倾向于功利心。有的学生学琴只是为了去考级,一首曲子能弹上几个月,半年,甚至一年。完全忽略了教育学生对音乐的感觉,音乐的创造力等等,当前所谓的考级,比赛也比较混乱,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能过,基本上达到级别,但达不到质量,最后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变成只会复制琴谱的机器人。

  (3)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的态度。据笔者经历,大部分家长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孩子的练琴,有的家长上课陪在旁边听课,不到五分钟就开始不停刷手机,练琴时更是不管不顾。家长一味地要求老师的水平,要求老师的进度以及教学结果,但自己却不付出行动,不能配合老师。

  3.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学生

  (1)儿童学习压力大。家长施压大,兴趣班过多,不精分。

  (2)儿童受父母影响较深。把老师看成一个服务者,包括家长也认为交了钱,要得到所谓的成效,在我所了解的一个机构里,学生上课不听课,老师说了学生,学生反驳“你是我爸妈花钱雇来的,你要是说我,我就告你”也许这个学生是无心的,但是这种思想一定是受父母平日里的教育影响,现在的学生对老师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把自己的成绩怪罪到老师身上,老师对这样的学生也是打骂不得,久而久之产生学生厌学,老师厌教。  二、对当前儿童社会音乐现状的建议

  (一)完善儿童社会音乐市场教育机制

  我们要对现在市场上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进行监督,随时在琴行进行抽样调查,对老师上课,学生回课进行抽查,并收集完整的家长信息,对家长进行暗访等等。严格把控教师质量,聘用教师要得到社会认可,有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证,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例如:定期观摩,任课老师与家长互评等等。完善针对孩子们学习成果的考评机制,对孩子的学习成果严格评判。不让存有侥幸心理的老师和家长扭曲孩子们的学习。也是为了对认真学习的孩子们的公平起见。

  (二)转变家长社会观念

  尊重孩子的兴趣进行培养,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要对正确的观念加以引导,循循善诱,有耐心的陪着孩子完成课后练习。不要以考级之类的社会评定来断定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要急于求成,盲目的把业余水平(十级)作为终止学习目标。

  尊敬老师,家长的表现直接会影响孩子,尊敬老师应从家长开始做起。当家长开始尊敬老师了,孩子自然会尊敬。有利于孩子对于专业学习的敬畏和专注度。

  三、结语

  当前的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确存在着很多弊病,从长远的眼光看十分不利于音乐学习的发展,势必会引起一系列不可估量的问题。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音乐机构都要进行反思,正视问题,改正问题。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我们发现小问题不去重视的时候,未来一定会有大问题。希望所有处在儿童社会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能够发挥行动力,相互配合,将我们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路走直,走顺。为我们国家每一朵花骨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儿童社会音乐教育问题思考意义及发展影响论文共4篇】相关文章:

1.社会教育问题论文

2.依恋对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论文

3.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思考论文

4.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论文

5.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教师评定研究的论文

6.瑞吉欧课程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教育论文

7.我国民族法发展意义论文

8.小学音乐体验教学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