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音乐教育问题思考意义及发展影响论文共(2)

时间:2021-08-31

第2篇:浅谈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学前教育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音乐教育作为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儿童合作意识、自控能力以及交往规则的培养形成。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对音乐教育于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意义展开分析与探讨。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学前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音乐教育作为提升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责任感,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良好的音乐教学可以让学前儿童充分掌握了解到现代与传统音乐的发展形式,发散儿童的创新思维,一定程度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出音乐教育的作用,根据儿童的学习情况与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音乐教育。

1.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主要意义

  1.1培养学前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合作精神

  在音乐教育中,丰富有趣的音乐表演需要众多人的参与,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各种内容新颖的音乐表演活动,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儿童之间的相互配合,无论是肢体上,还是语言上,都能够满足现代儿童交往的需求。在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之间的合作沟通能力,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共同进步、友爱相伴的良好思想品德。因此,学前音乐教师要加强课堂的儿童群体性表演,为儿童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在活动中让每个儿童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合作的乐趣,享受表演成功后的喜悦,从而能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也乐于与他人合作、帮助他人,有效培养儿童的合作配合精神与主体意识。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奥尔夫教学法,展开课堂乐器的教学,组织儿童之间共同参与到奥尔夫乐器当中,让一部分儿童进行唱歌、舞蹈表演,从而加强了儿童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1.2加强学前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自控能力

  学前音乐教师要全面认识到兴趣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有效提升儿童的学习注意力,体现出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中的价值,就必须加强对音乐游戏的编制工作,让全体儿童在音乐游戏中感受到快乐,提高他们的社会创造能力、感受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例如学前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儿童展开歌舞游戏、听辨反应游戏等,歌舞游戏可以让儿童扮演各种有趣的角色,设置内容丰富的情节,让儿童按照剧本有条不紊的展开表演,从而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自控合作能力。音乐游戏是为了使更多儿童参与到情节表演当中,在游戏规则中按照事先制定的相关表演内容,逐步的展开表演,从而让儿童慢慢去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提高自身的控制意识,学会去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1.3促进学前儿童在社会交往中责任感的形成

  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师要让儿童在各种学习任务、活动中认识到责任感的重要性。音乐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有秩序的社会活动,它是存在一定的活动规则的,儿童参与者必须根据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在活动中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因此,学前音乐教师在展开音乐教育活动前,必须明确每个参与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儿童要遵守相关的活动规则,注重儿童的交往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学会爱护用来表演的各种乐器与道具设备。学前音乐教师要有效将教育课程与活动结合在一起,有意识的培养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社会交往责任感。

2.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方法

  2.1用自然音乐解放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天性

  由于儿童的思想往往单纯的,不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音乐活动的特点就是无拘无束、随意开放,适合现代儿童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音乐教师要注重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天性的解放,不能一味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向儿童灌输各种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而忽视了儿童之间的实践合作表演,使他们产生厌学抵触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音乐教师要创新音乐活动的设计,用最自然、最纯真的音乐打动儿童的心灵,解放孩子的天性,在活动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

  2.2合理选择适合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音乐作品

  众所周知,音乐是不存在国界的,但是音乐是有等级之分的,高质量的音乐能够陶冶心灵,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学前音乐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学习生活特点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音乐教学作品。例如,对于小班儿童来说,音乐教师更要关注到对儿童音乐兴趣的激发工作,要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歌曲,让每个儿童都愿意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中,互相之间共同配合表演一首完整的歌曲,学会交流、分享自身的表演心得。而对于中班的儿童,音乐教师要注重到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学会在社会交往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与人,音乐教师要加强不同小乐器与歌曲的结合,丰富儿童的表演内容,用各种行为、语言去表达自身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全面去欣赏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懂得只有相互之间协调配合、遵守一定的活动规则,并且履行好自身的责任,才能完美的演绎出一首歌曲或者一段舞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带有秩序的社会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和谐发展,有效培养儿童良好的合作协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在社会交往中懂得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因此,学前音乐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儿童的音乐教学,积极发散儿童的创新思维,满足现代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需求,促使儿童更好的进行社会交往。

第3篇:我国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思想感情,丰富人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但在儿童社会音乐教育中,由于儿童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商业化发展,使得教学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决定着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