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强化就业导向促进软件人才培养论文(2)

时间:2021-08-31

  2强化就业导向,促进计算机实用软件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学校不仅承担着把招收进来的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还承担着把他们输送出去,成为各个行业有用人才的重大职责。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一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社会发展要求,为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而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的选择.以形成一系列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只有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才能从知识和能力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笔者结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加强市场调研,分析需求特点,明确人才定位。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软件蓝领”。而其作为产业发展大量需求的基础人才,需要面对具体的生产或服务对象,根据现实条件,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由于人才一般都有一定的技术领域限制,专业定向与职业方向的关系更为密切,更加贴近社会生产实际和职业分工,同时,软件业又是一个技术更新非常迅速的行业.其更新速度可以说在现有的所有行业中居于首位,因此,培养市场意识,加强对社会行业、企业的调研,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是保证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必要条件。在对社会行业、企业的调研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充分关注技术发展对岗位与行业带来的变化;二是要分析、研究、预测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特点,寻找专业生长点;三是要将这种调研活动制度化、定期化,从而保证在专业设置与建设过程中,能够充分关注和适应行业动态。如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紧跟无锡经济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开设“创意与软件设计”专业,以五年制高职为主体,以动漫、游戏、软件为主干专业,培养“外语十软件+专业”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人才。

  (2)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强化办学特色。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在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改革中,应密切联系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国家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一是在学科结构的调整上.加大应用学科和新技术学科的'发展力度,建立起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新的高职教育学科结构。二是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压缩社会需求量小的专业,扩展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上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通过这些调整。使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趋于科学合理。树立大学科、跨学科观念,按照“宽基础,活模块、高素质、强技能”的原则,合理设置专业,尽可能避免重蹈以往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覆辙。三是在课程的建设与调整中,一方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应用性的技能性课程的结构比例,并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把课程设置与学生职业发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包括择业、面试、沟通、人际关系、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等方面的技能技巧训练。

  (3)创新办学机制,深化办学模式改革,走产学结合道路。发展软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办学体制,实行开放式办学,吸收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化产学合作,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探索“订单式”培养、“前店后厂”、连锁办学等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争取得到教育培训企业、软件园、IT企业的支持,共建实习基地和技术开发研究室等,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以增强办学活力。软件专业可以依托一个或多个大行业,实行产学研结合。使其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或开发公司。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加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有利于他们尽快成为高素质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同时也可以寻找和确立合作的厂商,建立软件厂商应用平台.并以此为基础.要求每个专业明确IT认证资格证书。同时根据技能和认证要求开设相关课程。

  (4)引进先进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分析美国、日本、印度等软件业发达围家的软件人才教育,不难发现存在以下共同特点:首先是在教学上采取以项目案例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他们所有的课程都围绕项目进行,并通过案例和项目贯穿一体,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学更着重解决实践问题,通过各种方法锻炼学生的实际丁作能力,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掌握软件工业标准流程、具有承担国际软件开发业务的复合性人才。其次,课程是软件教育整个过程的核心。他们有专门负责课程开发的人员,在与如微软、SUN等IT巨头结盟的基础上,课程开发紧随软件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这些专职人员负责不断升级课程及课件.课程设置取得国际认证并推行国际通行技术证书,确保所培养的软件人才能够走上国际竞争的平台。另外.在教材的建设和更新上由于与国际领先地位的软件公司结成了联盟,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获得这些公司的最新技术资料,然后集中富有实战经验的软件开发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编写最新教材.紧跟IT技术的发展变化不断创造和改进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保证了教材最新、最实用。最后,多样化的考试评价方式和标准,以考核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采用了笔试、机试、综合作业、项目评审、毕业设计考核等多样化的方法,并以此全面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在我国高职计算机软件教育中.应该引进上述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深化教学改革.使课程、教材及时反映软件技术的新发展,打造软件教育品牌。

  (5)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良好的科技和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就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要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①举办各种专业知识讲座,开展各类专业竞赛,吸引学生主动而广泛地参与,营造生动而健康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②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我管理能力: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教育。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教育越来越具开放性,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只有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深化教学改革,使课程、教材及时反映软件技术的新发展,才能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打造软件教育的品牌。同时,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从知识与能力、知识与技能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浅论强化就业导向促进实用软件人才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1.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设置改革论文

2.浅谈“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论文

3.浅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学的方法创新论文

4.浅论就业导向下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5.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6.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方式探索论文

7.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8.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