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问题探讨论文(2)

时间:2021-08-31

3我国农业科技传播对策与建议

  3.1传播者方面

  3.1.1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传播者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就是现代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其所具有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成为影响现代农业科技传播质量的重要因素[7,10-11]。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传播者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的培养,只有发自内心地爱农村、爱农民,才能自觉地深入基层,真正做到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3.1.2加大农业科技传播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在稳定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开辟筹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收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服务事业,拓宽农业科技服务投资渠道[12]。扶持和规范新兴农业科技传播主体的发展,并在整合传统传播主体的基础上,形成农业科技传播的“合力”,打出“组合拳”。

  3.2讯息方面

  首先,需要广开信息来源渠道,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的质量。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过滤,去伪存真,增强信息的实用性,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加强信息的针对性[12-13]。其次,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方式要接地气。结合农民的阅读习惯和文化知识水平,将已经筛选出来的信息加工成农民易于接受的信息,避免使用太过专业、术语化的语言,同时要注意增强传播内容的实用性、可靠性和针对性[7]。

  3.3媒介方面

  3.3.1加大传统媒介的投入与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转变传统媒介的发展观念,鼓励多制作农民喜爱的栏目和节目,充分发挥传统媒介“基础好、成本低、范围广”等优势。同时,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改变农民在媒介传受对应关系中的不对等地位[14]。3.3.2加强新媒介传播内容的把关随着传媒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农业科技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更新,掌握农业科技传播技术的前沿动态,拓宽农业科技传播渠道,加大农业科技传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10]。在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时候,要特别重视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等,杜绝虚假信息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树立新媒介在农民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4受众方面

  3.4.1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除了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最主要的还是农民自身主观因素阻碍了农业科技在农村的传播。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引导农民打破传统的耕作模式和务农方式,克服惰性和依赖性等心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提高科技消费意识,增强市场经济观念,争做科技带头人或科技示范户等[12,14]。3.4.2树立“受众本位”意识农民是涉农科技信息的消费者,在现代农业科技传播中要树立“受众本位”意识。要尊重农民、了解农民、服务农民,注重传播能够满足农民切实技术需求的信息,并要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传播过程,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7]。

  3.5反馈方面

  高效的传播渠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保证信息的回流,科技信息不仅要传下去,农民对信息的意见和建议也要能够及时地收上来,这样在开展下一轮传播活动时才能有的放矢[8]。因此,要不断提高传播者对“三农”的认识,增加农村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学习,让传播者从习惯思维中跳出来,真实了解农民意愿,以便更好地做好农业科技传播工作。同时,也要不断畅通和完善传播者和农民直接交流的渠道,特别是要增强农民的创新思维和能动性,树立起“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观念,让农民愿意与传播者合作,愿意表达自己的科技需求和反馈应用效果。只有这样,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和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也才能最终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董成双,邢祥虎,薛寿鹏,等.农业科技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晓春,董成双,徐鹏民.农业传播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201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4]王彰奇.农业科技传播的理性思考与模式创新[J].农业网络信息,2010(8):5-8.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6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6]黄家章,李思经.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1(1):516-518.

  [7]郑甜.基于系统论的现代农业科技传播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4.

  [8]李海刚.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传播现状的研究与思考[D].保定:河北大学,2007.

  [9]贺倩.农业科技传播媒介的路径——以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为例[J].新闻爱好者,2009(1):38-39.

  [10]陈海瑞.媒体融合背景下山西农业科技传播的探索与创新[J].科技传播,2016(12):34-35.

  [11]刘玲.农村农业科技传播路径及优化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12]谢祥.乡镇农业科技传播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以延安镇的调查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3]闫志琴.农业科技传播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D].徐州:徐州师范大学,2011.

  [14]张同权.农业科技传播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问题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论农业科技传播论文

2.农业科技发展问题探讨论文

3.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完善对策论文

4.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5.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及完善对策论文

6.我国传统戏曲的传播研究论文

7.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论文

8.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