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谁,这是改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国在“自上而下”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常常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农民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因为如此,农民难以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最大受益。要想改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促使农民成为农村信息化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必须瞄准农民信息需求、改善农民信息条件和提高农民信息能力。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农民;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6)04-0173-05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信息化由城市波及农村,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和应用到农村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力。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用的有效发挥。其中,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谁,这是改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而言,从受益程度的角度可分为中间受益者与最终受益者。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中间受益者主要包括政府、涉农企业、“三农”方面的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等。一方面,他们作为农村信息用户中的高素质群体,通过“三网”、数据库等途径获取信息资源,并以此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他们作为农村信息化服务的供给者,为农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的农民。农民不仅是农村信息化服务中最基层、数量最多的用户,而且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1]。我国在“自上而下”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常常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关切农民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正因为如此,农民难以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最大受益。要想改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促使农民成为农村信息化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必须瞄准农民信息需求、改善农民信息条件和提高农民信息能力。
1瞄准农民信息需求
就农民而言,能够满足农民信息需求的信息化建设才是有绩效的。农民信息需求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起点和终点。农民的信息需求是指,农民在接受农村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和可获得性是否达到预期满足的心理状态[2]。由于农民信息需求的满足是信息从信息源通过农村信息化服务各种传播渠道传递给农民为其所用的结果,因此,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信息内容、信息传播等各个环节都会对农民信息需求产生影响。只有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中,瞄准农民信息需求,彰显农民主体地位,才能改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行政色彩较浓,农民需求缺乏有效的表达机制,政府部门又常常不能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农民对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实际需求,最终导致农村信息化建设绩效不高。鉴于目前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本着“以农民为中心”的原则,彰显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全过程、全方位中切实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内心意愿,建立和完善农民信息需求表达机制。
1.1服务内容覆盖全面
当前,农村信息化服务需要渗透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从信息涉及的领域看,农民不仅需要生产、科技、政策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还需要教育、医疗、养老、务工等与民生改善密切相关的信息。从信息加工的程度看,农民不仅需要原始、单项、静态的各类未处理信息,而且需要综合、动态、分析预测的处理信息;从信息的应用类型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发布的《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见表1),农民接受的信息化服务涉及信息获取、网络娱乐、商务交易、交流沟通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农民对信息化服务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丰富信息资源内容,突出专业化和个性化特点,为农民提供内容覆盖全面、有效解决生产生活中具体问题的信息化服务,消除城乡信息化服务存在的鸿沟。
1.2服务方式多管齐下
现代农村信息化服务不仅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融合了移动通信、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服务方式包括语音、短信、网络等,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3]。表1显示,即时通讯是农民接受信息化服务最主要的方式,与城镇居民几无差别。近年来,由于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开通了“12396”、“12316”、“12582”等涉农热线,加之,即时通讯互动性好、沟通便捷、使用简单,因而在农村广泛使用。与即时通讯相比,由于移动电话的普及、短信服务平台的建立,短信能够为农民提供简单明了、迅速快捷、成本较低的信息化服务,是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能够集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于一体,具有更直观、更生动、更高效的特点。同时表1显示,城乡之间在互联网服务存在巨大差距,农村互联网服务有巨大发展空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应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服务方式采取多管齐下,为农民接受信息化服务提供多种选择。
1.3服务反馈及时高效
随着信息化服务在农村推进和农民信息意识的觉醒,农民不再是传统地、被动地、单向地接受信息传播与灌输,而是迫切需要与相关专家、部门、信息服务平台等实现互动,主动接受信息化服务[4]。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信息服务机构与农民之间的信息互动,在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中建立服务评价、反馈、投诉等子系统,方便农民充分反映各种意见和建议,为改进信息化服务提供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信息化服务的供给对信息化服务需求的动态反应性,才能满足农民信息化服务需求,才能真正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建设绩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