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竹泉村导游词

时间:2021-08-31

  各位团友,欢迎来竹泉村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刘x。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参观游览!

沂南竹泉村导游词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千百年来让在尘世中忙碌的人们身心向往,但那毕竟是理想的幻境。今天,大家将要进入的竹泉村,就是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在江北的再现。这里竹林隐茅舍,清泉石上涌。家家摇青竿,户户临细流。朋友们,在这里,你一定会忘记你的身份,忘记你的年龄,忘记你的昨天,心身逍遥地融入大自然之中。

  请大家随我渐入佳境。整个竹泉村分为六个景区,六个景区的名字分别是:凤凰迎宾,梅竹幽境,田园闹市,东篱茅舍,泉上兰亭,三分乐土。现在我们在的地方叫凤凰迎宾区。

  大家跨过溪流时走过的石拱桥名叫“凤仪桥”。因为传说凤凰曾经在前边的梧桐树上落过,也因为皇姑曾经从此进村,所以有了这个文雅的名字。中国史籍《尚书》就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记载。你们就是远道飞来带来吉祥的凤凰,在这里我也祝大家龙凤呈祥,天长地久,花好月圆。

  右侧的山岭上叫凤岭,上边的楼阁名叫“凤凰阁”。登临凤凰阁,远眺群山,会见到层峦叠嶂的沂蒙山风光;俯首村落,会见到若隐若现的竹林茅舍。静下心来,还会听到近处的潺潺流水声,远处的牛羊欢叫声。三级瀑布自凤凰阁飞流跌落,寓意凤凰三点头笑迎宾客。山上漂流在栗林中盘旋,宛如游龙奔海。凤凰阁上有一副对联写道:“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是晋代大隐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两句话。登阁尽收眼底的美景、登阁游目骋怀的愉悦、摆脱红尘羁绊的洒脱自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是大家亲自去体验吧。

  荷塘北端的亭子是“荷风亭”。荷花是花中仙子。春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日,“风送秋荷满鼻香,竹声敲玉近虚廊。”冬日,虽然“秋去香消孤蕊瘁,冬来叶败半枝红”,但“那曲折交错的荷梗,如曲铁盘丝勾画的简笔山水,在讴歌生命顽强的同时,把读者带入了清净莹明的琉璃世界。”如果不怀有一颗坦荡之心,是很难领略到荷的神韵的。

  前面是“竹泉村”牌坊。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有关专家介绍,就结构而言,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走过牌坊,就标志着进入竹泉村了。千百年来,人们憧憬着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无竞逐,无欺诈,无战争,甚至无君无臣的大同社会。因此有了《桃花源记》、《枕中记》、《镜花缘》等理想化的乐园。“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千百年来,理想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现实是不可能逃避的。“大静是闹中取静,真闲为忙里偷闲”。竹泉村,充满着一片独特情味的天地,它朴素、自然、真淳,是现实中的“桃花源”。居高氏族人传说,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两次来到竹泉村。第一次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去泰山时路过竹泉村。第二次是乾隆十八年(1753),郑板桥弃官回扬州时又路过竹泉村,并题写了“竹泉村”三字。

  前面的水潭就是汇集三环六溪九塘之水的“朱雀潭”。竹泉村背倚玉皇山,左靠凤凰岭,右临香山水,中有石龙,前有明堂,双水合璧,九塘归潭。龙山两侧各有三条水溪流过,流水穿过池塘,如串串珍珠装点着古老的村落。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黄的是朱雀、紫的是玄鸟。朱雀是凤凰的一种。朱雀与青龙、白虎、玄武一样是四灵之一,代表南方。在这里,龙山六水终合璧,九塘归流朱雀潭。

  广场中心的图案是五福捧寿图。“福”是很抽象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用蝙蝠这种具象化的动物来表示福。福禄寿三星就是用一只蝙蝠,一只梅花鹿和一个老寿星的组合图像来表示的。 “五福捧寿”是用五只蝙蝠拱卫着一个篆书的寿字组成的图案。“五福捧寿”和“五福临门”是美好的祝愿。“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或讨论吧。

  广场的东侧是大戏台。“借丝竹传山水清音,里社歌谣新乐府;飨灵祗以话桑麻故事,岁时俎豆古村凤。”台上演出的形式虽是民间小戏,但这些俚语村言传出了山水的清音。演出的内容虽然是民间小事,但这些俗事琐事表达了草民的喜怒哀乐。乐音声腔可能不那么高雅,但它“既平且和”,清平的乐音,传出了人们祈求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神灵和谐的心声。大戏台后面就是“梨园茶社”,邻近的乡土艺术家们经常聚在这里,切磋技艺、自娱自乐、颐养天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入其中,体味一下悠然自得的愉悦。

  戏台对过“游心亭”的楹联写到:“入耳尽天籁,恍闻寒泉与竹语;凝眸皆太古,朦见醉樵荷薪归。”大家在这里听到的一定是自然和谐的天籁之音,看到的一定是自然和谐的尘外之景,你的心灵定会逐渐得到净化。

  广场正面是一组神庙建筑,概括的说是一帝二神三仙。

  一帝就是关帝。中间是关帝庙。关羽生前是三国蜀汉皇帝刘备结义的三兄弟之一,三国鼎立前,曾被曹操表封为“汉寿亭侯”,蜀汉鼎立后,被刘备任命为荆州太守,刘备当皇帝后,封他为前将军,死后谥号为“壮缪侯”。关羽具备“忠义仁勇信”等传统美德,因此历朝历代都十分推崇他。北宋时,先为封“忠惠公”,后来加封到“义勇武安王”。南宋时,起初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后来加封“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明朝,关羽被皇帝崇封为“协天大帝”、“护国真君”、“三界伏魔大帝”、被佛教封为“伽蓝菩萨”、“盖天古佛”,成为儒家敬奉的圣人、道教敬奉的神仙、佛教敬奉的菩萨。民间相信关帝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以及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法力。所以“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明代,竹泉村就有关帝庙。现在关帝庙门上的“关圣帝君”匾,就是明朝天启元年沂州卫人征西前将军杨肇基题写的。在老百姓心中,孔子是高不可攀的圣人,关帝是无所不能的保护神,他的地位在各种神灵之上。关帝庙大门楹联中“三教尽皈依”说的就是他得到了儒道佛三教共同的崇奉。他“如水在地中”无处不在。他上能“护国”下能“佑民”,“赐禄赠福”,无所不能。所以“九州隆享祀”,天下无处不供奉。关公既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保护神,又是集忠、义、仁、勇、信等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圣人,大家应该去拜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