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的练习题(3)

时间:2021-08-31

  五、论述题

  1.如何判断你的学生有没有抑郁的不良情绪,如果有应该如何应对?

  (1)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自卑、觉得不能胜任学习和工作等。

  (2)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学生是否有抑郁的表现:

  ①学生是否有心境不良、情绪消沉或焦虑、烦躁、坐立不安;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丧失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精力减退,常常感到持续性的疲乏;认为活着没有意思等表现。②思考能力下降,联想困难,行动缓慢各方面能力都有所下降。常常自疚自责,自我评价过低。③机体的变化,如口干、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下降、失眠等症状,或全身不定部位的疼痛,言语动作迟缓,显得疲乏无力,面容忧虑,伴有叹息、呻吟或哭泣的表情,有时也可有其它躯体疼痛的感觉。

  (3)如果学生有抑郁表现,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方法予以调节:①分析引起这种情绪的最初原因。②不应过分关注自己的各种症状。③除以上自我调节的方法外,有抑郁情绪的青少年还应积极寻求心理咨询者的帮助,特别是那些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目前情绪状态的青少年更应该在心理咨询者的指导和建议下对各种抑郁情绪进行系统地改变。

  2.试述如何根据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青少年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思维特点。青年初期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在个体的认知发展中开始占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属于经验性。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并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青少年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青年初期个体的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思维能力是智慧的集中体现,英国心理学家波诺的“学思维”教学证明了思维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所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②适当运用变式③要适时做出语言概括④让学生自觉应用概念和原理

  青少年心理学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