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的练习题(4)

时间:2021-08-31

  一、填空题

  1.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可分为两种社会思维类型:假想观众和个人童话_。

  2.由威胁性刺激带来的一种被压迫的主观感受就是压力感。

  3.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道德信念_。

  4.从20世纪70年代,塞尔曼及其同事利用两难故事方法,如霍莉爬树,对儿童对友谊、权威、亲子关系等不同社会交往情景中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建构了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理论。

  5.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不研究、分析行为的内在动机、只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通过条件发射、模仿学习等行为转变技术,以改变不适应的行为、纠正不良或异常行为。

  6.青少年表现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7.社会性只是社会化的内涵之一,并非社会化内涵的全部。在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不仅形成了发展了社会性,而且使个性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8.压力具有情绪性和动力性。

  二、名词解释

  1.易性癖:心理对自身性别的认定和解释与生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持续存在改变自身性别的强烈愿望。

  2.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3.成人感:由于青少年身体快速发育和性的成熟,表现为其具有了成人特征,使其心理上具有了成人感。

  4.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

  5.压力:就是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感三者形成的综合性心理状态。

  6.观点采择:是指个体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即能够认识到对同一事物或事件别人可能会有不同观点和看法,并能试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的能力。

  7.对偶故事法:是指设计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判断是非对错;在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中去探明儿童所依据的道德规则,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8.社会性:是指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动态复合系统。

  9.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它是人的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11.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大众视为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或态度,或符合大众愿望与理想的男性或女性的典型行为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