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元月调研试题及答案(2)

时间:2021-08-31

四、翻译(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8分,每空2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两章)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欧阳修虽能寄情山水,但他内心的孤独仍然暴露在这句话里:“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4)责任,在天下有识之士心中占有最重的份量,无论是孟子所说的“君子有终身之忧”,还是杜甫所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都能让我们看到那份深重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阅读题(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只想和你接近

  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扳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

  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地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秋”。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会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半分钟不到,却是完全满足的亲近。

  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的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由子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的中午我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给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指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时,父亲正好问我:“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笫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吴念真/文,有删改。)

  13.围绕“只想和你接近”这个标题,作者着重描绘了哪几次与父亲在身体上“接近”的情形?请简要概括。(6分)

  14.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这段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15.从家乡到台北,父子间的“接近”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什么?请结合文章细节说说你的理曲。(4分)

  16.仔细研究文章的结尾部分,说说它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这样的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郎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六、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2011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为宣传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中国政府特地举行了“中国角”活动,这一活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这个世界性问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关注世界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为了了解世界气候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某同学想做一次有关“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的调查,想了解人们在交通、家居、办公三方面生活中节能的妙方,请你帮他的调查问卷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并写明相应的调查对象。(2分)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德班气候大会“中国角”的相关资料,请你围绕“中国青年的表现及其影响”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4分)

  【材料1】在大会的“中国角”启动仪式上,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代表、复旦大学学生赵政代表中国青年向世界青年发出但倡议,倡议大家积极行动,同舟共济,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该倡议书提交给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里斯。此举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材料2】在大会“中国角”举办的“气候变化适应工作青年论坛”上,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沈钊和他的同伴、来自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王凯一同登上了主讲台,与全球青年分享了今年10月完成的《2011绿色大使宁夏科考报告》,用亲身经历谈自己的气候变化体验。外媒对中国青年的行动表示赞许,认为青年人的加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思路。

  【材料3】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在“中国角”场外上演了十余场独幕剧《同舟共济新解》,呼吁全世界应当同舟共济,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同时,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代表团在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开展了“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展览”、为大会电脑安装“GreenPC绿色电脑节能专家”等活动。国际杜会纷纷赞赏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行动。

  19.世界“无车日”的前一天晚上,你说:“爸爸,明天是世界‘无车日’,你不用开车送我了,我自己坐公汽”。爸爸说:“那怎么行?早上时间那么紧,你多睡会儿多好!”你知道爸爸是一番好意,但还是想为“节能减排”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你劝爸爸说:“________________。”爸爸说:“好吧,我和你一样也坐公交车上班!”(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