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5)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将从生活实际入手,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引入近似数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近似数和精确度的概念。

  2能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能按照要求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四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求知的活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

五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1)我班有__名学生,__名男生,__ 名女生;

  (2)我今年 岁。

  (3)我的体重约为__千克,我的身高约为__;

  (4)我们的数学课本有 页

  (5)量一量我们的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厘米,宽度是 厘米设计说明

  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以学生熟悉的数据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那些数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师生共同完成:

  与实际接近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近似数。

  你还能举出准确数与近似数来吗?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近似数?

  设计说明

  在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很多情况用到近似数,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准确数,如:我国人口数时刻在变化,无法得到准确数,有时是实际问题不需要得到准确数。

  (二) 探索活动

  1、某班约50人,与准确数54人的误差是多少?

  2、为什么产生了这个误差?

  师生讨论以后得出是因为精确度的问题。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来表示。

  54精确到个位,而这里的50是精确到十位。设计说明

  使学生明白近似数的精确度。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来表示。

  3、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3.1415926p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设计说明

  学生感受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即指出精确度。

  (三)、例题教学

  例1.小亮用天平秤一罐头的质量为2.026kg请按下列要求去近似值,(1)精确到0.01kg,(2)精确到0.1kg,(3)精确到1kg

  2.0后面的0能去掉吗?近似数0.1与0.10有区别吗

  例2、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某人一天饮水1890ml(精确到1000ml)

  (若近似成20xxml,你认为正确吗?近似数20xx精确到哪一位?这与精确到1000ml矛盾,那该如何表示呢?2千或2×103,当这个数比较大时,第一种表示方法方便吗?)

  (2)地球上七大洲的总面积约为149480000km2(精确到10000000km2)(3)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为0.000077cm(精确到0.00001)

  这是以实际为背景的题目,说明生活中有很多近似数,这里要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近似数,或其他方法表示,教师可适当点拨,做好知识的拓展延伸。

  例3、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1)

  (四)、随堂练习

  1、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⑴某词典有1752页。⑵量杯里有水50ml。

  ⑶女子短跑100m世界记录为10.49s。⑷世界人口为61亿。

  2、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0356(精确到万分位);(2)61.235(精确到个位);(3)1.8935(精确到0.001);(4)0.0571(精确到0.1)。(5)0.0239(精确到0.001);(6)414.45(精确到个位);(7)0.0571(精确到千分位);(8)23.45(精确到个位);3、指出下列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1)13亿;(2)0.36万;(3)2.3×108;(4)23.56亿;(5)2.9和2.90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六、评价与反思

  1、本节课以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数据引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经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在了解了近似数后,启发学生“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近似数?”并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或难以得到准确数,有时是实际问题无法得到准确数。

  2、拓展练习以生活为背景,不过数据有些大,学生易出错特别是要用到科学记数法,教师要做好点拨,讲解清楚。

  3、鼓励学生去查资料。收集数据,培养数感。

说课稿 篇10

  今天我说的是浙江版小学思品第五册以“爱公物”主题的内容——《爱护公用设施》。课文按照哪些是公用设施,为什么要爱护公用设施,怎样爱护公用设施这样三个要点来设计教学内容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人都要爱护公用设施。

  下面,我简单地谈谈学情:三年级孩子年龄较小,他们虽有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对他们进行以此为主题的教育,无疑对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个体的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来实现。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公德。

  2、能力目标:能自学爱护公用设施,培养爱护公共财物的好品德。

  3、知识目标:知道在我们学校和居住地区有哪些公用设施及公用设施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明白公用设施及公用设施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自学维护。

  教学难点:不损坏公用设施,并能自觉地去爱护公用设施。

  思想品德学科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新课标认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应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注意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观去观摩、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因此,本课的教学以“生活化、活动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我上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学校及居住地区的公共设施,并了解它们的作用。下面我重重谈谈预设的几个教学流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首先,我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喜欢公园的美景吗?教师随即出示几幅公园美景的课件。我顺势出示下面一图画,小红跟妈妈一起到公园游玩,妈妈带小红荡秋千、过山车等,小红玩得很开心。为了表示对妈妈的感谢,她随即摘了朵花送给妈妈。看了后,你有什么感想?

  这时,我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分析、判断、让他们充分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便为教师及进调整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做好铺垫。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必须要有道德情感的参与,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我先用课件出示公园景色,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同时让他们通过看看、说说把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学好本课的主题打好基础。)

  活动二:看图片,说说作用。

  1、说说自己身边的公用设施,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公共设施吗?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教师随机出示课前拍下的周围公用设施的图片(如邮箱,果壳箱,公用电话,健身器材,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等。)

  2、补充说明公园设施

  刚才同学们明白了身边的这些公用设施跟我们生活密切联系。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让同学们看看,你能说说图上出示的还有哪些公用设施吗?它有哪些作用?(教师依次出示公园、图书馆、影剧院、堤坝、铁路等。)

  3、从反面说说公用设施的作用。

  是呀,公用设施是公共财物,可是老师经常从电视上看到有些人偷通讯光缆、挖窨(yìn)井盖等破坏公用设施的行为。你能说说这些公用设施被损坏的后果吗?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出示图片):有人放风筝了线路,造成停电,使得工厂停工,街道晚上一片黑暗,老人摔了路,学生不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做作业。另一幅图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因为没了窨(yìn)井盖了,摔到窨井里,当场死亡,窨井成了城市的杀手。许多老人、小孩就是因为它而离开人世。还有一幅图:因为交通标志遭到损坏,两辆货车相撞,造成人员伤亡。

  公用设施的损坏,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还给国家财产遭到破坏,甚至给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和范例,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本活动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把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借助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由静态转向动态的、具体可感的、形象的画面。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获得道德认识:公用设施对人民生活国家建设的作用很大,我们应爱护它,从而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打下基础。此时,本课的知识和情感目标得到了落实)

  活动三:结合实际,说说怎样爱护公用设施

  学生获得一定的道德认识后,为了让他们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行为准则,我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首先,我出示本地居民区健身器材遭破坏,公路两边的公园里的草坪被踏的镜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当学生颇有感触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到人人都应爱护公用设施时,我趁热打铁,“那么,我们应怎样保护公用设施呢?

  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样参与面广,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此时,我积极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中,通过反馈,教师适时点拨,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爱护公用设施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公德,是少先队员应尽的责任。

  然后,我让他们回到小红在公园摘花给妈妈的案例,说说你现在的想法,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爱护公用设施要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

  最后,教师出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0条,第25条的有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人人都应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否则将违反法律。

  (新课程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本活动我采用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思维、体验、巩固他们已形成的道德认识,并把这一认识转化为内在的准则。使本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能力目标得以完成。

  活动四:课后延伸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做一个好少年”的中队活动。(如擦洗街上的信箱,给有关部门反映公用设施存在的问题,给市民写一封倡议书等。

  新课标认为:教学的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情境,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现社会生活,并通过这一活动,把课内外结合起来,进一步使他们在宣传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巩固、内化爱护公用设施这一道德行为。

板书设计:

  爱护公用设施

  应从身边做起

  爱护一草一木

  保护每一项公用设施

【【实用】说课稿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汇编5篇

2.【实用】说课稿汇编7篇

3.【实用】说课稿汇编6篇

4.【实用】说课稿汇编九篇

5.【实用】说课稿汇编10篇

6.【实用】说课稿5篇

7.【实用】说课稿集合5篇

8.【实用】说课稿合集9篇

9.【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