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散文欣赏《雨中的森林》。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文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雨中的森林拟人化,使植物和小动物都充满了人情味,且意境相当优美。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理解与认识,适合大班幼儿欣赏。

  选取这一教材是因为:1、散文内容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2、散文语言优美、简单,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语句。3、游戏溶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说学情: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年龄在5岁左右,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本班幼儿在以往类似的语言活动中,大多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文学作品。但是在口语表达方面还是有点欠缺,在集体中发言时态度还是有点拘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有时表现为用词不太恰当。因此本次活动我注意引导幼儿积累一些丰富的词汇,在活动中努力为每个幼儿提供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词可用。在口语表达方面有新的进步和突破。

三、说活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培养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恰当运用各种词汇,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听、说、画,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鼓励幼儿乐于参与游戏表演,大胆想象。

四、教学重、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感知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恰当运用词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创设一种积极的语言环境,利用环境和积极的教具(课件)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想象,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表演的过程中来解决这个难点。

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湘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课《灯与光》,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我准备从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单元教学是利用立体构成结合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灯饰的设计与制作,把课堂设计教学与生活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美术学习活动,树立合理选择材料的意识,逐步形成设计意识。本单元需二课时。第一课时为学习指导阶段,通过灯饰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习,初步形成设计意识。第二课时为设计制作阶段,通过创意物化过程的实践,促进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这里重点说第1课时。

  考虑到小学到中学阶段美术学习的递进关系,及本校学生美术学习状况呈现不同层次等因素,我把课题定为《灯饰DIY》,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前提,了解灯饰制作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为基础,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技术意识为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创新体验做好铺垫。本课是设计思维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切入点。

  根据设计应用领域学习目标及教材教学要求,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1、能够选择纸制材料制作圆筒造型灯饰,尝试运用装饰手法美化灯饰。2、了解灯饰造型设计方法及灯饰材质的选择和处理。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灯饰装饰手法及制作方法,学生能获得一定灯饰知识与技能。2、通过赏析引发学生进行多种造型设计创想;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处理材质。

  3、拓展延伸,倡导“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灯与人们生活情感关系。2、感受灯饰的造型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3、培养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设计活动是设计思想和创意物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行必然需要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灯饰装饰手法及制作方法。如何让学生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的关键,所以本课教学难点是灯饰造型的创新设计及材质的选择和处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标志着学生已经进入中学学习阶段,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标准来说,是学生“从美化身边环境”学段递进到“形成初步设计意识”学段的衔接点。课前对本校学生学习状况做了调查,小学有正常开设美术课的占少数,还有个别学生小学没上过美术课,造成美术各阶段的学习呈现断层。

  学生喜欢手工制作课程,有自己的审美观及需求。平面造型设计制作有一定基础,大部分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图例能了解灯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参与体验活动积极性较高;但对于多种造型设计创想及材质的选择和处理上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学生的设计意识不强。受原有的学习方式影响,许多学生习惯跟着老师依样画葫芦,缺乏创新意识,需要改变学习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新课标指出合理利用材质和工具进行操作实践,通过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进行创意制作,是构成设计应用领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活动过程的本身。所以,我结合本校学情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把“DIY”理念渗透到整个活动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性操作体验;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关注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示范辅导;并采用延迟评价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突破教学重点。力求通过引导、启发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赏析中得到感悟,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及播放图片资料并结合教师的针对性操作示范,不仅优化课堂教学;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由创设情境——探究体验——启发感悟——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构成。

  首先通过互动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灯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利用媒体展示美丽灯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自然过渡到探究体验环节。在探究体验这个环节里,我是按梯度设置问题引发学习动机,借用简单的圆筒造型创设空白情境,让学生不受局限进行装饰处理,不仅为学生创建动手参与的空间;也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愉快,从而强化探究活动的心向,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点评帮助学生反思总结,并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示范指导,突破教学重点。学生获得一定的灯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学习及突破教学难点奠定基础。接着以设问方式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从而进入启发感悟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赏析中得到感悟,引发学生进行多种造型设计创想,并引导他们选择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变废为宝,突破教学难点。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探索颜色、形状、材质、灯光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的影响,对课堂问题进行拓展延伸,传递“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为下节课的“创意物化”做好铺垫作用。

【【必备】说课稿合集7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3篇

2.【必备】说课稿四篇

3.【必备】说课稿4篇

4.【必备】说课稿三篇

5.精选说课稿合集6篇

6.【实用】说课稿合集9篇

7.【精品】说课稿合集7篇

8.【热门】说课稿合集7篇

9.【精品】说课稿合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