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七天乐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春节的法定假日是七天。

过年七天乐的散文

  这七天,每天都很珍贵,我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过,因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我知道,一分钱掰不成两半花;同理,一天又怎么可能分成两天过?

  一、蒸馍

  每年,我只为春节蒸一次馍。不仅是因为户主的强烈要求,而是在我心里,把蒸馍看做是春节的特定仪式。

  头天晚上,我买回十块钱的起面,分作两份,揉了两盆面,放在厨房最暖和的地方。从储物间取出闲置了一年的最大号的锅、篦、笼布,洗净了放好。再把可以一次下三块蜂窝煤的炉子生着,然后才睡。

  早上起来,洗了脸,先跑厨房看昨夜的面发得如何了。还不错,意料外的好,盖在盆上的锅盖已被发了的面团高高隆起,用手撕开,里面是分布均匀的缝隙和空洞,手感绵软,气味醇正。

  我挽起袖子,系上围裙,开始蒸馍的第一道工序——揉面。揉面不难,难的是使碱。这是技术活儿,直接决定馍的质量好坏。我恪守首次蒸馍时婆婆示范给我的方法,拿出装碱面的玻璃瓶子。我敢说,这玻璃瓶子绝对有一定的年头,起码跟上我也有二十年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常用这种瓶子装红糖。那个年代,红糖是绝对稀罕的玩意儿。我倒出一瓶盖的碱面,将它和面团在一起揉。揉一阵子,扒开面团闻一闻,还能闻到一点酸味,使的碱少了,再来一点。继续揉,然后,再闻,直到闻不到碱味也闻不到酸味,正好。碱面要一点的一点的放。多了,蒸出来的的馍发黄且没有馍香。少了,馍会硬,发酸,口感不好。去年过年,因为第一锅馍碱使多了,儿子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直接往锅里倒了一整包醋,没想到效果超好,蒸出来的馍竟然还不错。乐得孩子他爹一个劲地说读书有用。

  好了,使了碱,揉好面,接下来就简单了。将面团擀成薄薄的片状,抹上油,撒上盐和葱花,再卷成粗粗的一卷,然后用刀切分,时间够的话,拧成一个个花儿,好吃也好看。

  小时候,娘蒸馍需要一天的时间,从豆馅儿到糖包,还有菜包、油卷,样数很齐全,一锅接着一锅,蒸出一锅就拾出晾在一个巨大的簸箩里。等最后一锅馍蒸出来,天也就黑净了。只有过年,娘才蒸两掺馍。掺了麦面的两掺馍比纯玉米面的好吃多了。蒸出的馍是最好吃的,又虚又软口齿生香。

  现在,我不用像娘那么辛苦。只有三口人的家,两锅馍已经蒸的哪儿都有了。保鲜的办法更是简单,塞进冰箱冷冻即可。早晚要吃,拿出来放微波炉里加热一下,热腾腾的如同刚出锅的时候,分分钟便可以端上餐桌。

  二、下锅

  “下锅”是我们这儿的专有词汇,一般情况下,只有过年才“下锅”,而且,通常安排在蒸馍之后,主要是油炸一些吃的。

  小时候,我最巴望的就是“下锅”这一天了。娘炸出的第一碗油菜,跟蒸馍一样,我们是不能吃的,需恭恭敬敬地献给祖先。爹是无神论者,家里没有供奉祖宗牌位,娘就交代我端放在堂屋正中的桌子中间,碗上横放一双筷子,这就算是敬祖先了。我不甘寂寞,往往放好后再念叨一句: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咱们家所有的祖先们,赶紧趁热吃吧,好吃着呢!然后才回去给娘交差,并且老忍不住问娘:那么一小碗,怎么够那么多的祖先吃?而且,吃到最后还是原来的样子,怎么一点也不少呢?娘就会笑着斥责我:死丫头,这么多好吃的都堵不住你的嘴?不准胡说话!

  我最头疼的就是“下锅”。我牢牢记得我第一次下锅的狼狈。和的油菜面看上去不错,而且还像娘说的泛着泡泡儿,但是用筷子挑一疙瘩丢进油锅,炸出来的结果令人绝望。外面看上去金黄诱人,一掰开里面却还是夹生的面糊儿。或者,熟了倒是熟了,但不是已经炸黑了,就是油渗了,咬一嘴,满嘴令人作呕的油。还有炸肉丁子。锅里暗幽幽的油面,似乎很平静,但当你把肉丢进去,便立即沸腾起来,还发出“砰砰啪啪”的声音,甚至还迸溅出来滚烫的油花,简直太恐怖了。我哪里敢到跟前,这艰巨的任务只有户主能完成。但令人心疼的是,每次过完肉丁子,油锅周围的地上总是溅出一圈大大小小的油渍,可见浪费得厉害。

  当我一年年尝试失败之后,我终于对炸油菜这项工程彻底丧失信心,果断放弃。最近的几年,我逐渐学会了偷奸取巧,只在家里把收拾好的肉丁子和豆腐过过油,至于油菜就到姐那儿讨要,或者干脆上街买些,凑合着就过去了。

  三、包饺子

  中国人对节日很是讲究,特定的节日有特定的饮食习俗。比如元宵节要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端午节要吃粽子,腊八要喝腊八粥,而春节,一定要吃饺子。

  我喜欢吃饺子,但是说老实话,我讨厌包饺子。这样说显得我这人特别懒,因为我们家一年当中很少包饺子。儿子出去求学前,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我偶尔还可以做这件讨厌的事。儿子上学走了后,我们家就不包饺子了。实在想得慌,就到外面店里买着吃。

  但是春节不行。春节的饺子必须得包,而且还得包很多。除了除夕晚上和春节早上,剩下的我全部冷冻在冰箱里,我把它叫做一劳永逸。这是生活教给我的经验。前几年春节包饺子,吃两顿后,剩下的饺子馅儿初五以前基本不动,等过了初五,想起来包饺子吃了,拿出来一看,那饺子馅儿八成已经馊了,只好无比惋惜地倒掉。倒掉的次数多了,我就想出了这招:一次性把饺子馅儿全部包完,冻成冻饺,虽说口感差了点,但既省掉了现包的麻烦,而且绝不用担心坏掉。不是一劳永逸是什么?

  不过这样一来可苦了我了。无论我软硬兼施,户主坚决不学擀饺子皮儿。不会就可以不做嘛。没办法,我只能独立完成这庞大的任务。和面,盘馅儿,包。先把面搓成条儿,在掐成块儿,然后在案板上摁成坨儿,最后用小擀杖擀成中间厚边沿薄的片儿。我擀一阵子饺子皮儿,再包一阵子饺子,然后再擀一阵子饺子皮儿,再包一阵子饺子。包出的饺子整整齐齐排列在饺子板上,排满一板,塞进冰箱里冷冻。这样周而复始,直到把一小盆的饺子馅儿全部变成一个个娇小玲珑的饺子。我滴个天!一天下来,浑身哪儿哪儿都疼。尤其是腰,要折了的感觉,左手僵硬,用来擀饺子皮儿的右手手掌,被小擀杖硌得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