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嫁娶往事的散文(6)

时间:2021-08-31

  8.陈玉山,四口人,贫困,儿子结婚,花销四万五。

  9.李蒙寻,三口人,普通,闺女出嫁,陪送电动车。

  通过走访和座谈会调研,绝大部分群众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等陋习恶习坚决反对,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呼唤崇俭抑奢的传统美德。但还有少部分群众认为红白喜事就该大操大办,请客吃饭就应该宁剩毋缺、宁多勿少,否则就是丢面儿、跌份儿的事情,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风俗习惯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办以及彩礼过高的现象一时半会难以消除,具体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婚事方面。有的群众认为,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过去受穷没办法,如今有钱了,无论花多少都舍得;也有相当一些群众虽不情愿大操大办,但迫于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也不得不倾囊为之,甚至东借西贷,硬是咬牙把婚事办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据反映,十年前在农村办一次婚事费用约1000元,如今增至8000~20000元(不包括购置新房),过万元者亦不为鲜。具体有以下表现。一是订婚时大要彩礼,相互攀比。有的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程序,有小见面、大见面、定亲、认家、会亲家、照相、登记等环节;且订婚后双方相互来往,看媳妇、送年礼,名目繁多。每个环节、名目都有一定的费用标准,集中起来约需3000-5000元。再就是购置衣物时攀比成风,许多青年结婚要置办十几套衣服,并且还要有新式的成套家俱和家用电器。这方面的开支一般是3000~8000元。二是结婚时讲排场,比阔气。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如今,城里青年结婚大都用小轿车,没车就感到寒酸,因此,到处求亲告友联系车辆,少者两三辆,多者六七辆,而且时兴婚礼摄像。在婚宴方面,则是规模越摆越大,摆一二十桌已属常事,有的已超过50桌;烟酒的档次不断上升。人情费逐年看涨,据反映,有的户用于这方面的开支年达1000多元。三是结婚时必须有新房。现在农村没有新房子是不能结婚的,而且房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基本都要在县城购买楼房。为此,不少群众节衣省食,筹措资金,甚至抵押贷款等结婚时为儿子购置楼房。这项开支一般几十万元不等。  婚丧喜庆事宜宴请宾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滋生了婚丧喜庆事宜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风气,良好的传统演变为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的“面子工程”。尤其一些党员干部甚至借机敛财。这种现象在一些农村尤为严重,不仅增加群众负担,而且损耗社会财富和资源,广大干部群众深受其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到要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对此,全省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以期通过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农村群众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富强文明的乡村新风尚。“移风易俗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只要党员干部带头,农村的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好。”县委宣传部刘干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