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的经典散文(3)

时间:2021-08-31

  高中最后一个暑假,我重新认识了村东边的那一片树园。

  出门,直行百余米,便到了树园。称之为树园其实是不确切的,它实则是一片坟茔。一条大路将之分为两半,每一半都或密或疏排布着深深浅浅的坟;坟间阡陌交织,四通八达;挺拔粗壮的杨树生长在坟侧,风动树摇,哗然成声。儿时常与玩伴来此戏耍,爬高上低,乐乎期间。而伴随着压力增大,对文学的兴趣日渐浓郁,树园成为了我读书静心的地方。我带着语文课本和课辅资料,找一处树荫坐下,或看,或想,不觉大半天就过去了。

  父亲终究还是发现了我的改变,并很快表现出了他的忧虑和不满。但凡他看到我拿着跟文学有关的东西,便会黑着脸,瞪大眼珠说:“你又看那些!”我忽然就萌生了罪恶感,含辛茹苦供养我读书的老父,我怎能令他如此不安。我大大减少了阅读的时间,但仍有被他发现的时候,只是他不再严斥,总微微叹气,带着悲伤失望的神色走开了。我感觉自己成为了那只麻雀,只是那时的我根本没有任何出口。

  入大学后,有一次暑假返家,当我推开铁门那一刻,我闻到了扑鼻的花香:院子俨然成为了植物的天堂。近处高大婀娜的美人蕉,芬芳馥郁的刺玫花;墙角成畦的菜园,黄瓜、豆角、韭菜都伸展着腰肢,在阳光下喁喁低语;堂前的石榴、柿树绿荫成片,嫩果累垂。蜜蜂绕着花枝嗡嘤,蝴蝶踩着节拍轻舞。我立在原地,有一瞬的愕然:父亲心底的闲情逸致深深触动了我。

  晚间,我与父亲促膝长谈,我向他倾尽了包括成为一名写作者在内的所有想法。他的话慢慢变少,终至一声不吱,只抽着烟。但我还是读懂了他。或许父亲把文学看得太过遥远神秘亦或者他认为这终究不是一份正当的职业,但他的园艺已然向我昭示了他内心深处一种潜在的向往……  我一直执拗地认为文字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一个个文字像等待被串起的音符,妙手偶得足可陶醉众生。但我有时候会纠结于自己没有别人写的好,但后来我释然了。源自肺腑真情流露的文字便能打动人。郭敬明的书我看的极少,但他书中有一句话我甚为赞同,一个人写的久了是会生病的。仿佛被世界遗弃,被时间淡化,成了透明的灵魂。

  一条苦径,半壶丹心,吾崇仰之。

上一篇:历史如此纵深散文 下一篇:站台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