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的本能铸就不屈的人生励志教育

时间:2021-08-31

  从逃学戏耍经常受到老师惩罚的淘气孩子,到酷爱学习的师范才子;从因家境贫寒而与高中失之交臂的中等师范毕业生,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从山沟里的复式班的穷孩子,到从新东方一个最普通的兼职教师,再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也成了陈向东2005年被哈佛商学院录取的原因之一。

  IBM创始人沃森曾说过,当面临重大打击的时候,人们通常会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萎靡不振,完全垮掉;第二种选择是勉强恢复到正常状态;第三种选择是把挫折看成是上帝所赐予的重大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力创奇迹。陈向东说自己属于第三种,是那种有了目标就不放弃,越挫越勇的类型。

  新安痛

  知道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是在杜甫《三吏三别》中的《新安吏》,那是陈向东家乡土地。家乡给了他贫穷但快乐的童年,也让他饱尝了从渴望到绝望的无助。痛并不是因为贫困的生活,而是因为总共有三次眼看着上大学的梦像肥皂泡一样破灭。

  陈向东所在的新安县当年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爸爸是老三届,在村办小学当老师,靠微薄的收入吃力地养活着这个五口之家。在陈向东的记忆里,妈妈总是晚上6、7点钟的时候抱着弟弟,牵着他,带着姐姐,走过15里山路去姥姥家。吃过一顿饭,再走3个小时山路回来。小向东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晚,那么辛苦地去姥姥家。去了也不多呆几天。后来才知道,就是当时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去姥姥家可以吃顿饭,姥姥还能趁天黑偷偷塞给妈妈一些粮食。怕家里的几个舅舅看见,其实姥姥家的口粮也不富余。

  没有上成大学的父亲,在陈向东很小时候就教导他,惟一能够改变现状的办法就是考大学,翻越贫瘠的山梁。打小,考上大学成了陈向东最伟大的和最终的目标那是生活和父亲教给他改变生活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