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自身教育故事

时间:2021-08-3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幼儿教师也不例外。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幼儿教师自身教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前,我特别喜欢央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个节目。究其因,可能是制作风格亲民、贴近生活,所以收视率高。

  幼教人总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充其量也只能在自己的地盘吆喝。但关起门来闹革命本不是我们的作风。我们期待的是社会、家庭等围墙的打开。让更多人知道幼教人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调戏

  二十年前,日托制度不具备条件,幼儿园大都采用半日制。也许当时各家孩子多,道路上车辆少,社会治安又好,家长也不习惯每天接送孩子,所以那时还自放学回家都是采用“排路对”。学校根据孩子的住家的地段,分为几条线路,然后又老师护送。因此每天两趟的护送成了街头上一道风景线。那时的“幼儿园教师”被众人成为“阿姨”,虽然意为尊重,但是在我们自己听起来,却总是觉得酸酸的。开了几次的家长会,让家长们改口叫“老师”,但都失败了。家长于社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小学的老师才能称为“教师”,至于幼儿园的老师,只不过是保姆之类的。把孩子看乖,处理好吃喝拉撒就OK了。真的,在园里,我们都实行三包,包吃、包教、包送。一整天一包到底。“阿姨”的称谓也就名副其实了。

  中午离园时间到了。“阿姨”们各司其职,队伍缓缓涌向街头小巷。在陪送的过程中,难免会听到街道边传来的议论声。那一簇人人指指点点,窃窃私语,那载客的摩托车司机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阿姨们,“小朋友,叫姨父阿”,“小朋友,姨父在这里呢”。当时的那种无奈与无助,我们也只能强忍下,对其视而不见。因为我们是落势群体,面对每天的调戏,也只能假装不懂来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