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案

时间:2021-08-31

  一课时

一、导入

  这真是一块圣地,数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这是一片自由的乡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着文明的种子;这是一座永远的校园,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这就是北大,这就是北大的人!

  1918年夏和1919年冬,风华正茂的毛泽东两次走进北京大学,像海绵吸水一样,在这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知识和思想营养。在北大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在各种思潮、流派撞击和融合的激流里,蔡元培、鲁迅、胡适、邵飘萍等学者的精湛学问,给了他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濡染。在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下,毛泽东“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他最终选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论信仰,成长为一位职业革命家。

  毛泽东的革命实践从一开始就与北大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远离了北大,他和北大的精神联系也没有中断。“五四”运动中,他领导湖南人民支援北京及北大学生的爱国斗争。1919年10月,毛泽东的《问题研究会章程》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全文发表。北大进步师生对毛泽东领导的驱张(敬尧)赴京代表团给予了积极支持。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北大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文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基地。如今的北大正在成为一所拥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当百年校庆之时,八千多海内外学子、名人蜂拥而至,江总书记(1998.4.29)也迎着霏霏的春雨,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校长陈佳洱等陪同下来到这所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北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领袖人物,在这样的集会上,你认为他应该讲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江总书记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