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的教案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读文,思考讨论:

  (l)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此题意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师点拨:

  (1)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砂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四、细读课文,揣摩语言

  1.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速读课文,试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下列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赡蛛,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青蛙和赡殊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属同一个家族。

  (2)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的互补性,这不是能有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3)这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但也不是无稽之谈。天体撞击地球事件虽然不多,但在地球的历史上毕竟发生过。作者在这里也正是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4)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净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其他杂质。

  (5)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的,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在幽默风趣中,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

  3.默读课文,揣摩这两篇短文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摘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