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与朱元思书教案(6)

时间:2021-08-3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明确:相同点:1、都写出了山水之美

  2、都有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

  不同点:课文从情感上说,除了有对大自然的爱慕之情外,还 有一种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情怀。而选文没有。

  作业布置

  3~4分钟

  1、背诵课文:

  2、识记课下注解及翻译;

  3、自己归纳《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知识。

  教

  学

  反

  思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19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一、课题解析:给朱元思的信

  “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 特点:讲求对偶,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关于六朝骈体文:

  唐:称时文(与古文相对)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清: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

  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

  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他的骈文成就很高,《与朱元思书》是传诵很广的名作。

  吴均当史官时,实写历史,帝不喜,烧其书,罢其官,吴均被免官后于山水中寻找真趣。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能流利地背诵,掌握字音、字形。

  2疏通文意,能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积累重点实词含义

  自学指导一(5分钟)

  听录音,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缥碧 急湍 轩邈 泠泠 嘤嘤 成韵 鸢飞戾天 窥 柯

  与朱元思书 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 / 飘荡,任意东西。自 / 富阳至桐庐 /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 / 皆缥碧,千丈 / 见底;游鱼 / 细石,直视 / 无碍。急湍 / 甚箭,猛浪 / 若奔。

  夹岸 / 高山,皆生 / 寒树。负势 / 竞上,互相 / 轩邈;争高 / 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 激石,泠泠 / 作响。好鸟 / 相鸣,嘤嘤 / 成韵。蝉 / 则 / 千转不穷,猿 / 则 / 百叫无绝。鸢飞 / 戾天者,望峰 / 息心;经纶 / 世务者,窥谷 / 忘反。横柯 / 上蔽,在昼 / 犹昏;疏条 / 交映,有时 / 见日。

  第一段: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俱:完全/都;净:消散;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顺着)(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许:表约数,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总写,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

  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动作名:奔驰的马)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水色——缥碧 水清——见底、无碍(夸张) 水急——甚箭、若奔(比喻)

  小结:这部分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19

【课文与朱元思书教案】相关文章:

1.与朱元思书课文教案

2.课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范文

3.课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范文

4.课文《与朱元思书》的优秀教案

5.《与朱元思书》的课文翻译

6.课文《与朱元思书》翻译

7.与朱元思书的课文翻译

8.《与朱元思书》课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