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案实录(6)

时间:2021-08-31

  生:老牛用绳子拴住了小兔子,所以用联结。

  生:我觉得联结这个词语就好像在作者的心中打了一个心结,心有千千结,这个词语用得妙!

  师: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生: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

  生:姥姥的剪纸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给了我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还将拴我一辈子,让我的生活永远有声有色。

  师:何以见得还将拴我一生,还能拴我一辈子?别说,你能把作者这种坚定的预见和充沛的情感带到这段话的朗读中去吗?(指名读媒体出示的那段话。)

  师: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生: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颗心。

  生: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个梦。(教师板书:心 梦)

  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在这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评点:还是这个拴字,不仅拴住了我的童年,还拴住了我上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的人生之路;不仅拴住了我的身体,还拴住了我的梦,我的心……至此,课文又由读厚变成读薄了。这里的关键便在教师引领学生对拴字的合理延伸,把姥姥、剪纸、善缘、亲情共同提炼成为人性之美。肖绍国的文化细节中的文化味可见一斑。

  生:(再次齐读媒体出示的那段话。)(读完后《相处岁月》音乐停。)

  第三部分:变异语词,把课文读活

  师:孩子们,你们想听听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吗?

  生:(齐)想。

  师:请闭上你的眼睛尽情地享受,用心灵去倾听。(课件播放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听到的仅仅是剪纸声吗?

  生1:我听到了乡亲们啧啧的赞叹声。

  生2:我听到了姥姥关心我的话语。

  生3:我听到了我的深情告白--姥姥,无论走遍天涯海角,我都忘不了您,忘不了您那出神入化的技术!忘不了您那心灵手巧的作品!

  师: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我们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 / 还是那慈祥的面容 / 还是那恬静的微笑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 / 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 / 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 / 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从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师:自己先读读这首小诗,感觉怎样?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小诗。)

  师: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媒体点击出现空白的诗行: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还是那 / 还是那 / 还是那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 / 怀念姥姥 / 怀念姥姥 / 怀念姥姥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从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拿起笔来写下你自己心中的诗,写在《作业纸》上。(学生练笔。)

  师:好,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位小诗人先来?

  生1:听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形象生动的喜鹊登枝∕还是那其乐浓浓的牛驮小兔∕还是那各式各样的美丽窗花∕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额上的皱纹∕怀念姥姥嘴边的唠叨∕怀念姥姥延长的手指--剪刀∕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师:是啊,怀念姥姥,多想再回到从前,多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啊!

  生2:听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蹦跳的兔子∕还是那拉车的老牛∕还是那青青的草地∕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的抱∕怀念姥姥的笑∕怀念姥姥无尽的好∕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评点:读写的自然融合,使读触发了学生渲洩的激情,使写成了读的必然延续,形成了一条读写一体的生态链。这堂课体现了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人的发展的表征,不仅仅是消极被动的吸收,更是一种能动的自我实现。

  师:多么深情的话语啊!你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你沉浸于作者的那个梦。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生1:思念之心。

  生2:依恋之心。

  生3:怀旧之心。

  生4:感恩之心。

  生5:回归之心。

  师:是呀,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板书:拴)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教师轻声哼唱)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陈红《感恩的心》响起。)

  师:(在音乐声中)孩子,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下课!总评:

  这堂课的价值所在,正如肖绍国老师所表述的,在于试着尝试一种新的诗意语文的课路: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但不变的是--诗意的境界。诗意应该不在乎一味追求课堂上是否有动听的音乐,是否有惊艳的画图,是否有一流的多媒体课件,是否有教师的大段排比导语或凝重神色……其实,诗意就朴实地栖居在语文之中,更重要的在于能否昭示汉字笔画组合之间的生命意态,在于能否唤醒汉语意合感悟之中的原初诗性。因为言语即诗,诗与言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海德格尔语);而课文言语所描绘的生活也是诗。本堂课极其生动、扎实的字词教学和对学生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的引领,既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本真,也是语文教学的诗性光辉。在具体的教学展开过程中,肖老师敏锐地捕捉了好几处课文中的文化细节:有声有色、熟能生巧、拴……特别是在拴处的敲打,让我们每一个人跟随着作者读出了童年的心梦之境。

  想起林海音女士在《城南旧事》中写到的: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心头。  我在听肖绍国老师《姥姥的剪纸》以至后来评点这堂课的时候:我静静地听,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姥姥剪的那些神奇的窗花,听见刷刷悦耳的剪纸声,童年重临于我心头。

  如果把这堂课视为对诗意语文的突破和发展,不仅对于肖绍国老师,即使对于我们大家亦当不以为过。

【《姥姥的剪纸》教案实录】相关文章:

1.《姥姥的剪纸》教案

2.姥姥的剪纸教案

3.姥姥的剪纸教案设计

4.《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

5.《姥姥的剪纸》教案设计

6.姥姥的剪纸课文教案

7.《姥姥的剪纸》教案模板

8.姥姥的剪纸教案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