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士少好财-文言文(3)

时间:2021-08-31

  【原文】昔草滥于吹嘘,藉文言之庆余。门有通德,家承赐书。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虚。观受釐于宣室,赋《垂杨》于直庐。

  【注释】昔:指在梁朝。草:指贱微无用的意思。

  藉:凭借。

  釐:祭祀后所分的肉。

  【原文】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悽怆,陇水则肝肠断绝。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注释】直辔:放马直驰。

  倏忽:瞬息消逝。

  鸿陆之远:鸿鸟从陆地起飞,征人远行不再回来。比喻自己永远羁留远方,不能返回故土。

  性善山鹧亦可训恶

  【说明】《梦溪笔谈》介绍《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的一部代表性著作。因该书完稿于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东郊梦溪旦,全书又都采取笔记形式,故定名为《梦溪笔谈》(以下称《笔谈》)。《笔谈》共三十卷,其中包括《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全书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日,六百零九条。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以及科学技术等十分广阔的领域,而以科技方面所占的比例最高,成就最为突出。

  《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见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笔谈》确实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巨著,是记录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书中不仅生动地记述了当时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制图、数学、物理、医药、冶金、工艺等范围的众多成就和卓越贡献,同时也反映了沈括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许多研究成果及精辟见解。因而长期以来,《笔谈》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笔谈》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沈括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讲道学的宋代,更是难能可贵的。从这一点上讲,《笔谈》的思想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山鹧(蔗zhe)是一种以谷粒、豆类等为主食釣鸟。自然界里的山鹧,同类之间是亲善的,这种“先天性反应”,也称为“无条件反射”。但是,经过反复训练后的山鹧,可以产生搏食同类的习惯行动,也就是“条件反射”。这则关于驯养山鹧的记述,说明了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注意到通过驯化来改变动物习性的问题。

  本篇选自《笔谈》卷十三《权智》。

  【原文】《庄子》曰:畜虎者不与全物、生物。此为诚言。尝有人善调山鹧,使之斗,莫可与敌。人有得其术者,每食则以山鹧皮裹肉哺之,久之,望见其鹧,则欲搏而食之。此以所养移其性也。

  【注释】畜虎者不与全物、生物:驯养老虎的人,不给虎吃完整的、活的东西。(否则改不了它的本性。)

  诚言:确有道理的话。

  其:其他。

  搏:搏击,捕捉。

  每食则以山鹧皮裹肉哺之,久之,望见其鹧,则欲搏而食之:这句说,在每次给山鹧喂食时,总是用山鹧皮裹着肉给它吃,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以后,它一看到别的山鹧,也就想要捕捉来吃了。

【祖士少好财-文言文】相关文章:

1.袁虎少贫文言文翻译

2.《袁虎少贫》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送杨少尹序文言文

4.缜少孤贫文言文翻译

5.《柳开少好任气》阅读答案

6.《祖国好》教学设计

7.祖逖文言文翻译

8.《太祖视事东阁》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