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紧扣素质教育的脉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全面的发展。将让学引思真正融入课堂,在师生的课堂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亲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层次,自主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让学引思让高效教学成就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好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最终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 走进生活,感受地理的魅力
“‘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地理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而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地理问题的过程,因此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地理就一直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例如:在学习昼夜长短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冬季和夏季,我们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冬天上学和放学时天都是黑的,而夏天上学和放学时天都是亮的,从这种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可以脱离传统的死记硬背,并且通过自身的思考与讨论总结出冬夏两季的昼夜长短状况。当我问道为什么我们要半夜起来看世界杯直播?为什么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爱吃面食这些问题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顿时热烈,立马有了思考的举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他们思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指导实践,凸显研究的价值
思维始于动作,动作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思维提供了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动手操作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运用学具,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或亲身参加实践,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获得新知,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
热烈讨论的氛围熏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置身于探究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深入探讨,小组合作的热情。合作交流是当今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优势互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合作交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促使学生主动地、开放地学习。例如:在学习选择合适的地图一节时,有的同学擅长根据比例尺的大小选择内容详细或者省略的地图,有些同学擅长根据不同的出行需要选择地图,在学习等高线一节时,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用橡皮泥和线模拟山和等高线,那么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形式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能充分发扬民主,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
三、 激发猜想,引发思维的内化
1、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精心的设计而是课上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或仅仅限于较低水平提问或是流于形式。要想提出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杜绝在新情境下盲目的提问造成问题与内容脱节的现象。教师应在上课之前对教材进行全面的认真的分析,针对每项任务从方法、技能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入手,至少设计一项符合学生水平的问题,再由此分配一些随机性提问,而不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个细节性、孤立性的练习中。 例如,在怎样绘制地图知识学习之后,绘制地图的过程从整体上视为一项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根据地图的三要素已经能自己按照一定的比例绘制出一幅学校的平面地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地图的种类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你们见过的地图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之后再对地图的种类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自然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从而了解和掌握了地图的家族
及种类,激起了学生对学习地图的兴趣,为学习地图知识奠定了基础。这种切合实际的提问即能突出重点,更从方法与过程等角度整体掌握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活动。
2、注意提问的语言表达制定提问计划
表达清楚所要提出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不会出现提问后为帮助学生理解而重新加以说明的情况,这不但无益于帮助理解,反而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提问的语言应力求做到准确、精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
3、分析学生心理水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一个有效的提问,并不仅仅意味着教师提出一个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应使学生确实亲身感受到教师提出的某些问题,具有亲切感,能引起一定的重视,即感到问题困惑但又不感到灰心丧气的状态,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情境。如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这几种提问都包含了教师认为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有些似乎也是开放性的、富于启发意义的,但实际上,却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抽象的问题往往使得学生不愿意进行多角度深入思考,而消极等待教师给出答案。
四、 充实自我,化身智慧的导师
俗话说:教师是靠嘴皮子吃饭的。因而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媒体,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书本上比较“死”的书面语言转化成具体的、直观的、易于学生接受内容。直观性强的教学语言,能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勾画成一幅鲜明图案,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地概念,从而顺利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的语言表达在教学中具有感染作用。教师不仅用语言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用富有表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所谓“以声传情,以言动心”就是这个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使用激情化的语言,恰如其氛地进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讲述,则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收到“以情悟文,以情感人”的效果;
教师语言表达在教学中起到诱导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
学习心理和思维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一方面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所谓“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就说明了教师语言表达力的重要诱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好,学生听起课来兴致盎然,津津有味,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得不好,学生听得索然寡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势必不好。
一节课若要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对自己的阵地——课堂必须要做到全面的掌控。教学环节安排科学合理。教学过程节奏必须紧凑,做到收放自如,不能出现任何脱节或者停顿的情形;教师对课堂必须驾轻就熟。对于讲课过程中的偶发事件能够恰当处理,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控和引导。全面了解班里的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对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够了如指掌,同时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课堂中学生的一点点动作,以及细微的变化老师都应该看的很清楚。第四方面,教师还要有娴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因为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教师的对于知识传授情况。总之, 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正。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远跃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初中生的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因此,老师要善于汲取生活中的养分,把生活中的知识提炼为地理知识,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当然,要做到这一些,也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挑战,因此,老师也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鞭策自己,师生共同学习进步,在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同时,也把“新课堂是老师展示生命价值的主阵地”的重要理念体现于其间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把课堂中老师教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中处处有生活”,只要你愿意发现,愿意主动思考,你就能把地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