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让学引思”学习总结

时间:2021-08-31

  “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接下来是CN人才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让学引思”学习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教师“让学引思”学习总结一:

  “让学引思”是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创设具体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操作以及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等活动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要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体验、建构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要指导学生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养成思考习惯,增强思维品质,提升思想境界。

  我们历史学科如何来“让学引思”,提升课堂效益呢?

  第一、课前引导学生主动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先学”彰显了学生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倡导的。

  课前先学,历史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好提纲,让学生“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认真阅读课文。用点、划、批、注,找出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借助教师提供的工具书,参考资料,网络信息等学习资源,了解历史外延知识,初步领会课文中揭示的历史内涵知识点。教师在设计提纲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避免无效、低效的学习。要对学生课前先学情况,及时检查、反馈,准确把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自主发展水平,以便在课堂上实施差异性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课前自学预习,是教学过程中基本的一环,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也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了解学习内容。

  第二、课中引导学生互动学。

  在课前学生主动学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质疑研讨,主动获取新的知识。由于学生知识面和知识迁移能力相对有限,在课前先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为学生扫清“知识障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教师的启发因素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质疑解惑,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①学生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大胆地提出“自学”阶段未能解决的问题(包括问题提纲中的问题和先学中产生的新疑问)。

  ②课堂释疑: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释疑。对学生提出的较复杂且较具代表性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群策群力解决问题,也可通过教师的启发性点拨或重点精讲,解难释疑。对学生提出的较易解决的或不具代表性的问题,可让已懂的学生释疑,或采用个别解答的方式来解决。

  ③巩固归纳: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复述重点内容、回答提问、解答练习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化和系统化,同时教师也籍此反馈教学效果。在课堂释疑基本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使学过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④多元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欣赏学生的成功,分享学生的快乐,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历程。

  第三、课后引导学生延伸学。

  课后学习不仅仅是有巩固性、检测性的作业,更应该有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教师应当是“为迁移而教”,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迁移练习题,指导学生查阅与教材相关的网站文章或参考书籍,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衔接。让学生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