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邑祠堂调查报告(6)

时间:2021-08-31

1、 产业链发展的思想:古祠堂的修缮、维护支出是非常巨大的,若仅仅靠政府的补贴或村民自发募资做为资金的来源,一方面五邑祠堂众多,政府难以划拨如此之巨的资金,只能资助一部分祠堂,不利于其它祠堂保护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村民的能力有限,难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祠堂文化工作的全面开展。解决资金来源的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祠堂自己创造出价值,改输血为造血。五邑地区不少祠堂座落于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中,这些村落本身极具历史价值,祠堂文化的开发应当结合整个古村落的开发进行。例如良溪的罗氏祠堂,把祠堂做为整个良溪古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古村、祠堂、农家乐等商业模式结合起来。在开发的过程中更好的保护、宣传古村落、古祠堂,同时也把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2、 深入挖掘祠堂文化的内涵,赋予祠堂特色的侨乡文化:祠堂文化,传统意义上讲就是孔子的礼乐制度,突出的是祭祀时的所要遵循的规章和各项礼仪,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祠堂文化。五邑侨乡祠堂在吸收西洋文明时,融合本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侨乡文化,把礼乐制度所体现的宗族文化,发展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形成了爱国爱乡的“根”文化、扶贫助困、厚德载物的“义”文化。(5)五邑祠堂不仅仅是承载家族血脉、宗族象征和宗法制度的载体,更是侨乡“根”“义”文化的体现所在,如何弘扬侨乡精神、赋予祠堂文化崭新的内涵,是我们推广祠堂文化的重中之重。

3、 搭建民俗与学府交流的平台:让传统文化走进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了解、传承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让民俗表演的舞台成为大学生表演的舞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未来。政府和社会要做的,就是搭建好这个舞台。民间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观赏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祠堂文化(一般民间的祠堂都有些特定的民俗表演,如舞狮舞龙、折子戏、木偶戏等)引进校园,一方面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个更大、更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大学生群体对这些文化的了解。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三下乡活动、或鼓励学生社团给乡村的祠堂或文化中心“送节目”,丰富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例如,五邑地区可以以五邑大学作为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以五邑大学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学校,带动整个五邑地区的学府“送节目”巡演,而民间则以政府的组织为中心,组织特色的民间习俗表演到学校表演,创建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注释:

  1、 尉迟从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21卷第4期,72~73页

  2、 谭金花,《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3期

  3、 江门日报  第6661期  B7版

  4、 蓬江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蓬江区关于开展祠堂文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5、 王克,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第10卷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