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工作的调查报告参考

时间:2021-08-31

  改革开放以来,*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个案剖析等方式,对全县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一种无助的处境,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70%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望天兴叹。三是缺少资金。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大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同时,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 企业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