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近两年,互联网约租车(下称网约车,俗称“专车”)这一新兴的出行模式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习惯,也正作为传统出租车的补充成为中高端出行的首选。与此同时,网约车司机也逐渐成为了一门时尚职业,走入人们的视野。

  “月入两三万,睡到自然醒”的段子为网约车司机们塑造了一个“工作自由、收入高”的“佳话”,让不少城市白领艳羡不已。不过,市场瞬息万变,游走在政策空白边缘的网约车行业疯狂补贴不再,高收入“神话”也成明日黄花。同时,当时在司机和客户双重补贴掩盖下的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

  网约车司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的真实收入水平、劳动强度到底怎样?其生存现状究竟怎样?带着这些疑问,标准排名研究院在网约车发展如火如荼的北京进行了一次大型抽样调查与访问。调查试图通过对司机的基本信息、工作状况、收入状况、社会保障和职业归属感等几大维度进行比对和分析,全方位地展现网约车司机的真实生存状态,为行业健康发展及社会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坐标。

  目前国内网约车市场主要有两大模式:一种是以私家车挂靠和加盟为主的C2C模式,一种是以自有车辆、专业司机为主的B2C模式,前者以滴滴和Uber、易到为代表,后者以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为代表。由于首汽约车进入市场较晚,脱胎于首汽出租汽车公司,我们没有将其选入调查样本。调查从今年6月初开始,历时两个月,共回收有效问卷1051份,与各平台市场份额基本相对应,滴滴661份,优步 259份,易到81份,神州50份。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C2C和B2C两种模式下,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状况形成极大反差,以滴滴、Uber、易到为代表的C2C网约车司机众多合法权益和保障遭到忽视,其整体生存状况堪忧;而B2C模式的神州专车,平台司机在劳动强度、收入待遇、社会保障和职业归属感等方面均远远强于C2C模式,其生存状况与北京一般公司员工平均水平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