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国企改革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当下,老工业基地正处于爬坡过坎关键阶段,于众多国企而言,此时谋转型既有压力也有机遇。这其中,成本管控、提质增效等问题亟待破解。

  对此,省委政府高度重视,接连出台了《省属企业降本增效专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引领国企率先列出时间表、路线图。

  政策扶持不能解决问题的全部,打铁还需自身硬——转变经营方式的实质并非单纯量的增减而是质的提升,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务必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切入点,转型提质。

  近日,记者深入抚顺矿业集团、省交投集团采访时发现,企业接连落子于优化管理、技术升级,通过不断探索,在降本增效中找到改革突破口,开拓出发展新路径。

优化管理——低成本是企业“管”出来的

  提到老字号国企,不少人会联想到员工众多、机构臃肿。的确,内部大而全的小社会等现象一度成为制约国企发展的瓶颈。

  抚矿集团作为抚顺这个城市里最大的省属国有企业,在籍员工达2.4万人,加上离退休职工和集体企业职工及家属,总人数近40万,约占城区人口的1/3。

  在营业、管理、财务“三项费用”中,人员管理支出成为企业最大的成本,改革中,如何既减轻“包袱”,又不影响员工就业和社会稳定?

  抚矿集团的答案是:低成本是靠企业持久有序“管”出来的。管理创新,其核心在于通过管理方法和组织架构的优化来提升企业内外部系统的协调性,进而提质增效。

  抚矿集团在“优化管理”四个字上做足了文章:能不用的材料就不用、能一个人做的事情就不安排两个人做……

  在抚矿集团采访,一件小事让人印象深刻:3个人参加的座谈会只打印了一份资料。

  抚矿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宝军对记者说:“这份材料是给您看的,为了节省纸张,我们的打印纸都是两面用。”

  一件小事折射出今日抚矿管理的细致。在一个4人间的办公室内,电话只有一部。过去,每个岗位都装一部电话,全集团公司电话费每年都要百万元以上,如今每个处(科)室只保留1至2部电话,集团员工手机全部变为小号,电话费大幅降了下来。

  坚持从节约每一分钱做起,大力压缩办公费、招待费、医药费、修理费等可控成本,实施“煤、油、水、电”使用的定额定量考核。上半年,抚矿集团综合节约支出1946万元。

  在市场低温影响下,部分老国企由于负担过重疲态凸显。如何将固有的成本降下来,人员岗位优化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着力点之一。

  抚矿集团通过优化管理不仅精减了开支,也让机构一再瘦身。就拿生产处、机电处、调度室来说,原本都是独立处室,去年初开始,生产处等3个部门合并成生产技术部,仅正处级干部职数就减少了2个。截至目前,整个集团公司机关部门减少了5个,处级干部职数减少了9个,机关工作人员减少了31人。

  从机关下来的人干什么去?到一线去。这样,对提高基层管理和生产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