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农民工购房意愿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在“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住房有效需求”的政策大背景下,为深入了解巴中市农民工购房意愿,为市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近期,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就农民工进城购房意愿的相关情况,深入5县(区)8个乡镇10个村(居)委会,对184名农民工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受访农民工务工现状:主要分布大中城市,中低收入占比较高

  主要分布大中城市。调查显示,外出农民工82.0%流入了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其中:16.4%流入直辖市;30.6%流入省会城市;35.0%流入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14.8%流入县市城区;3.2%流入建制镇。

  中低收入占比较高。调查表明,受访农民工平均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占13.1%;2000-4000元的占47.8%;4000-6000元的占21.7%;6000-8000元的占8.7%;8000-10000元的占6.3%;10000元以上的占2.4%。

  租房居住成为主流。调查发现,在务工地自购住房的农民工占比为1.1%;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2.2%;在工作单位宿舍居住的占6.6%;在工地工棚居住的占24.0%;其他占3.3%;租房居住的农民工占62.8%,是农民工解决住所问题的主要方式。

  社保参保率比较低。调查显示,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9.3%、23.0%、5.5%、2.7%、2.5%和1.9%。“五险一金”中除工伤保险参保率相对较高,其他都较低。

  激发农民工购房意愿的因素:未婚青年购房意愿较高

  个人因素。未婚青年人购房意愿较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子成为年轻人结婚的必备条件之一,“丈母娘房”成为未婚新生代农民工的刚需。63.2%的未婚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丈母娘房”是近几年的奋斗目标。大专以上文化的农民工购房意愿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落户城市的条件相对更加充分。调查显示,46.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工近三年内有在城市购房的意向。

  家庭因素。家庭收入情况决定购房意愿,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工中,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民工家庭在城市购房的意愿越强烈。调查显示,在月收入1.5万元以上的较高收入农民工家庭中有58.6%的其购房意愿较强烈。举家外出的农民工购房意愿较强烈,调查显示,子女、父母随迁到务工地的有68.5%的农民工家庭购房意愿较强烈,老小都在身边,少了后顾之忧,为移居城市提供了先决条件。

  政策因素。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各地“去库存化”政策的实施,政府给农民工进城购房创造了更多、更实的优惠条件,同时也加大了对农民工进城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保障力度,有54.2%的农民工因“去库存化”新政的实施,增强了购房意愿。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系列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红包”,考虑巴中当前经济发展、政策环境等因素,73.9%的农民工表示希望在老家就近购房。

  发展因素。调查显示,36.3%的农民工反映由于多年在外务工,在务工地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不少朋友在城市购了房,增强了在城市购房、定居的意愿。相比直辖市、省会城市的高房价和高消费,47.8%的农民工表示在地级市购房更划算。不少农民工仍十分注重“家庭团聚”,希望一家人能够居住在一起,在购房选择上,偏重于面积稍大的户型。调查显示,希望购三居室的占60.9%;二居室的占21.7%;一居室、四居室及以上的农民工分别占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