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才荒”现象调查报告(11)

时间:2021-08-31

  ——到基层去!(之四)

  如何让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如何让人才在基层谋事创业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实现有序流动?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问策施策,弥补基层人才短板,疗治基层人才建设痛点。

  多元格局,借力引凤

  “过去我们重视的是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大城市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应当不拘一格,吸引人才更多地回流基层,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呼吁。

  向高校借力,是解决基层人才短板的主渠道。

  河南省人社厅近期出台《关于印发河南省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计划从2016年起用5年时间,组织5000名左右专家到产业集聚区、创业孵化园区、县级以下单位、广大农村、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以此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12月,长沙岳麓区桔子洲街道与湖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街校共建”活动,对本学期学生们担任“社区助理”的表现进行讲评。谈及当学堂坡社区助理,陈佳祺说:“社区工作真不容易!一个井盖、一个灯泡,群众大大小小的忙,你都得帮。这个‘官’当得辛苦,但当得有价值。”

  2015年9月以来,35名大学生深入桔子洲街道的8个社区,参与各项工作。桔子洲街道还设立街校共建办,培育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共建项目。目前20余个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在当地有序推进,注册志愿者达2700多人。

  着力培育本土人才,成为一些地方的务实之举。

  于宝奇正在就读的“美丽乡村大学”,是河北馆陶县的培训机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大学。馆陶县委书记谢继炯说,他们在2016年5月创办“美丽乡村大学”,希望以此培育一支能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人才队伍。学校开设了12门课程,师资队伍由专家教授、优秀乡村干部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