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鲜的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海产品出口受阻

  因水质污染带来的水产品安全问题,已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多次受阻。2001年9月,欧盟因氯霉素残留问题把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冻虾产品纳入其快速预警机制;2001年10月,又发生毒蟹事件,香港私人检测机构所测出江苏省输港大闸蟹含有氯霉素,导致这批蟹销量剧减。2001年1月,欧盟食物与消费品管理委员会又正式通过决议,自当年2月1日起全面暂停从我国进口动物源性产品,致使江苏省3000多吨小龙虾不能出口,仅此一项就减少收入1300多万美元。2001年1月,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也做出反应,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虾类产品进行严格检测,对我国的虾类产品发出预警通报,并宣布在动物源性产品中禁止使用氯霉素、磺胺类等11种药物,即在出口到美国的动物源性产品中不得检出。2002年3月中旬,日本宣布对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动物源性产品实行严检,并向我方通报了从福建厦门进口的鳗鱼产品中检出大量氯霉素残留,同时公布了11种药物的最大残留限量。2002年6月,广东省顺德市某水产企业生产的鳗鱼磺胺类药物超标,从而使日本对所有顺德生产的鳗鱼进行限制,给企业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

  国家保护海洋环境的规划

  其实,海洋污染早已得国家高度重视。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使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10年内投资555亿元,旨在改善我国内海生态环境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已开始实施。该计划由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国家海洋局、交通部、农业部和海军以及环渤海的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共同编制,并于2001年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05年渤海海域的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陆源COD入海量比2000年削减10%以上,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的入海量分别削减20%;到2010年渤海海域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陆源COD入海量比2005年削减10%以上,磷酸盐、无机氮的入海量分别削减15%,石油类的入海量削减20%。到2015年渤海海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海产品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但近年,我国海洋环境没有明显改善。2002年,中国水产学会的9位科学家联名致信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建议实施遏制水域生态荒漠化的国家行动计划,切实保护水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