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鲜的调查报告(6)

时间:2021-08-31

  现在还没有海产品检测认证制度

  中国水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宋主任说,我国政府今年5月刚刚开始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认证,得到认证的水产品覆盖面还很小。今年6月份刚公布了第一批无公害认证水产品的名单,对水产品的认证还在摸索阶段。水产品认证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认证中心正在努力把成熟的产品认证经验与水产品认证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快步在水产品认证上与国际接轨。现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开始了水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超市中的水产品必须要有无公害产品的认证标识。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自己的经济利益,目前水产品企业参加认证的积极性都很高,已经有100多个水产品企业要求认证。不过,目前我国水产品认证只对养殖产品,对捕捞海产品的检测认证还没有开始。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说,到目前为止,他们只对超市上的水产品进行检验,还没有对农贸市场的水产品进行过检测。“农贸市场适合中低收入的人,不代表主流消费群体。”这位负责人这么说。他还告诉记者,因为每次检查都是抽查,只查部分企业的部分产品;而且每次抽查之间间隔较长,大约一年两次,所以他们的监督作用实在有限。这位负责人还说,我国目前对水产品的质量检测还没有统一的严格标准,许多检测机构的鉴定手段也不太先进。结束采访时,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因为市场有关部门要求减免收费,不许检测部门收取检测费用,检测周期又不得不拉长了。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的赵主任说,该部门监督的海产品主要是干货,因为鲜海产品需要加工食用,传统上认为是安全的,所以不检测。但由于海洋污染造成海产品污染,确实需要检测,但还没有建立检测制度。他还说,其实现在有海产品的国家卫生标准,检测手段、技术力量也都不成问题,只要有制度,立即就可以实行。

  记者采访天津、广州、上海、大连等城市的卫生监督部门,也都说没有建立起无公害海产品的检测制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出口海产品建立了严格的检测制度外,国内市场上的海产品大都没有“无公害”检测。  如何建立检测制度

  汕头大学黄长江教授说:“现在出口的水产品都要检测,而在中国销售的海产品却不检测,绝大部分海产品还不是中国百姓吃吗?中国百姓的性命不是与外国人同样珍贵吗?比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中国老百姓的健康与生命。民本主义,才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黄长江教授还说,国内海产品检测制度迟迟建立不起来,缺少专业人员是原因之一,为什么不利用大学科研力量来建立这个机构?由于机制关系,大学科研部门的检测会比政府部门更客观、公正。

  毕竟,建立科学的海产品检测机制,让百姓清楚海产品的质量,是比任何经济指标都重要的事儿。

  看来,让百姓吃上放心的海产品,还有挺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