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鲜的调查报告(3)

时间:2021-08-31

  赤潮的危害

  不久前我国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所含藻类都含有毒性,而贝类的食物就是海藻。贝类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素中最毒的有机化合物,人吃进这种毒素后就可能中毒生病甚至死亡。

  据有关部门通报,今年下半年,由于气候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我省惠州、深圳及香港一带海域可能爆发有毒赤潮,有关专家提醒百姓赤潮来时,慎食贝类海产品。广东省卫生厅还研究制订了《赤潮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预案》,要求各地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对市售海产品特别是壳贝类和螺类等海产品贝毒的监督监测工作。一旦出现赤潮预警时,启动有关预案,对污染地区的疑似含有贝毒的水产品,采取各种紧急行政控制措施。

  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浮游生物、藻类死亡腐败会造成海域大面积缺氧,同时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 赤潮发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人食用含有赤潮藻类毒素的鱼、虾、贝、蟹等食物会引起中毒。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过赤潮的危害。近十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日益加剧,我国赤潮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

  感伤的“老水产”

  海洋污染在使海产品污染同时,也使我国海产品数量急速减少。

  上海市水产局海洋资源处负责人高先生,是个有30年从业经历的“老水产”,每当怀念起当年上海菜场上两角钱一斤的鲜美带鱼时,总是很伤感,他目睹了上海地产海鲜由盛而衰的历史。由于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沿海的海产品年产已经由过去的十几万吨下降为现在的4万吨左右,渔民纷纷卖船转产。现在上海地产的带鱼、黄鱼等越来越少,上海市民已经很少吃到带鱼、鱿鱼、海鳗、墨斗鱼等地产的海产品,上海市场上到处是进口海产品。就连上海人最爱吃的海蟹,现在也越来越少了。高先生说,现在上海的海产品,人工养殖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自然捕捞的。高先生用来形容目前上海海产品的词是:个头小,品种少。

  天津市水产局的周先生更悲观,他说,由于污染造成的海产品生态环境恶化,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天津海产品资源越来越少,现在天津百姓已经吃不到天津地产的经济鱼类了,天津沿海的带鱼、黄鱼已经绝种了。他说,要是北京哪个超市带鱼标的是天津产地,那肯定是瞎写,要不就是天津远洋船去远海捕捞的。天津市民现在只能吃到小鱼小虾和容易生存的贝类。以前不太喜欢吃的琵琶虾,现在也有许多人爱吃了。周先生说,原来毛蛤是最多、最便宜的海产品,现在数量也明显减少。周先生在水产部门工作近10年,也目睹了勃海海产品资源的衰退过程。现在天津市场上大部分是进口带鱼,而十几年前,在天津人饭桌上地产带鱼是家常菜。记者了解到,由于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的低质水产品激增,例如有的季节低质毛虾竟然占到海产品总量的40%左右。

  东海的带鱼迅速小型化、低龄化,号称“海产品的四大家庭”的大黄鱼、小黄鱼、墨斗鱼、带鱼产量迅速下降。南海是我国最大的鱼类产区,但近年来,南海的六大渔汛已相继消失。渤海目前只有处于生物链底层的生物还有群体存在,如虾皮、海蜇、小贝类等,处在食物链二级以上的几乎绝迹。黄海的人工海水养殖产品也受到污染严重威胁。每年,黄勃海区海洋生物资源损失24亿元,东海损失17亿元。近海水产养殖病害造成的损失达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