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鲜的调查报告(5)

时间:2021-08-31

  海鲜吃着不放心

  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的监督机制如何呢?

  记者来到北京上地超市海产品柜台。最显眼的地方是一大盘虾和一大盘带鱼。卖鱼的服务员热情地迎上来,问记者要买什么。记者指指虾问:“这有水产品检测合格证吗?”售货员带着冷冷的神情说:“没有。”记者又指指带鱼问有没有检测合格证,售货员也很干脆地说:“没有!” 看记者不买,售货员悻悻地转身离去,记者听他和另一个售货员说:“要看什么合格证,从来就没有过!”看来没人这么问过他们,他们把记者看成个多事之人。记者看了看标签,都标着产地,虾是浙江产的,带鱼是山东的。于是记者便细看起海产品柜台的货色来。呵,这里的海产品还真不少,记者再一次问售货员这些海产品有没有检测合格证,售货员一脸不耐烦地说:“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合格证!这些都是合格产品。”记者说海洋污染了,谁能保证海产品不被污染呢,售货员说:“海洋污染跟海产品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海水养殖的!”又是一脸不屑,似乎记者少见多怪。

  于是记者便开始细看那些海产品的产地。记录如下:墨斗鱼、海蟹、蛤子、大黄鱼、老板鱼等都产自天津;虾、带鱼等都产自山东;海平鱼则产自浙江。

  记者来到卖小龙虾和鳗鱼的柜台,这里正卖得热乎。小龙虾是市民喜爱的食品,周日买回家做“麻小”经济又好吃。记者问售货员有没有检测合格证,她痛快地说:“有呀!”记者问在哪里,她向后随便一指,记者向后找了半天,只看见墙上的海产品广告,根本没有看见什么合格证,女售货员面无愧色地说:“这东西都是经过卫生检验的!”买小龙虾的市民听记者这么发问,似乎也有点奇怪。记者来到冷冻柜台,细看里边的海产品,见大多数海产品都是北京当地加工的,但无一例外没有标明原料产地。而且除了北京申马人公司的产品标有卫生许可证明,大多数产品都没有这种证明。记者在柜台中寻寻觅觅,引来年轻女售货员的白眼。看来,没有一个顾客,买海产品这么挑剔。人们几乎本能地认为:海产品只要新鲜就安全。

  来到干货柜台,看了看虾皮、虾仁、紫菜,发现都是只标明产地,而没有海产品检测合格标识。超市不乏贴有绿色标签的产品,但记者转了半天,没有看见一种海产品包装上有无公害标签。

  来到紫竹院附近的一个大型超市,海产品柜台非常漂亮,从龙虾、带鱼、大小黄鱼到各种贝类,应有尽有,产地大都写着山东。记者问服务员有没有检测证明,答:“有,可不在我们手里。”记者想拍个照片,服务员说:“不许拍,保安会没收你的相机。”

  离此不远的甘家口大厦超市海产品柜台,除了贝类、虾类之外,鱼类之丰富超过记者想象,可见经营者的苦心。粗看一下,有偏口鱼、比目鱼、沙丁鱼、石斑鱼、雪鱼、针鱼、鳗鱼、三文鱼、白古鱼等,除白古鱼外,大部分鱼产地都是浙江。记者没看见一个柜台的产品上有检测证明。虽然没有开口,但记者在采访本上写写划划,受到服务员的冷脸。

  崇文门菜场,正热闹地促销黄花鱼,一斤才9元钱,极有诱惑力,围了许多顾客。这里的平鱼也较便宜,比以上市场至少便宜1/3,产地大都写的是青岛和舟山。记者假装要买,问售货员有没有检测证明,一个小伙子肯定地说:“海产品属于免检产品!”

  记者来到北京天民水产品批发市场,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产品,海货品种应有尽有,从100多元一斤的大龙虾到活海蟹,价格都比超市上便宜许多。记者沿摊位边走边问,海货贩子们对“有否检测”的问题不屑一顾,大都说:“活物,能有什么事儿?”到处是腥臭的水气和渴望买主的焦急目光,但无一摊位上有任何检测证明。这里来自天津的海蟹和贝类最多。

  红桥市场是北京颇有名气的海产品市场,这里虽然是零售市场,但与批发市场一样,只以“鲜活”招徕顾客,无一种海产品明示检测证明。记者问一中年汉子他的货是哪里来的,他说:“浙江来的,那里的海水干净!”这是表现得最有环保理念的一位。

  北京市场上的海产品,除少量带卫生许可证标识外,无论干鲜,没有公示检测证明的是绝大多数。而卫生许可证,与海产品的无公害检测并不是一回事。其更着重的是卫生,而不是海洋产品有害化学物的含量。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人们的回答大都是:看着新鲜,吃着就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