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3)

时间:2021-08-31

分析:政府作为养老“唯一”方案效果有限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为了解决居家养老本身的缺陷和空巢状态下的养老难题,应对农村地区养老资源稀缺的情况,大部分农村居民将解决养老困境的希望寄托在政府或者村集体上(66.7%),我国目前在农村养老问题上也是主要依靠政府作为主要承担主体。政府作为正式支持,主要通过建设养老保障制度、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等手段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效果有限。

  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例,由于农村老人的数量相对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老人的覆盖面很小,保障水平低,保障能力十分微弱,获得过国家提供的养老金的老人仅占18.9%,直接提供物质或现金支持的也仅覆盖了36.1%的老年群体,如:米、油、衣物等,并且没有得到过政府相关帮助的老人的比例仍高达63.9%。而从软件建设来看,目前针对农村老人的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不甚理想,活动形式简单,主要通过免费体检、露天电影及戏曲表演,无法很好地满足老人的自我实现需求。而针对“空巢”状态下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方面,政府也是难以发挥作用。

  虽然我国农村地区宗族氛围浓厚,在理论上有很好的互助和合作基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农村老人之间、老人和其他居民之间、非政府组织和正规组织之间的互动合作相对欠缺。当老人出现困惑时,选择亲戚、邻居作为倾诉对象的仅有27.9%。由于互助关系的逐渐淡漠,导致老人在“空巢”状态下情感慰藉更加难以获取,甚至出现逐渐边缘化的倾向,加重养老难度。

尝试:建立社区互助养老模式

  如何增加互助成为解决“空巢”条件下养老难题的关键。当前农村老人在养老上的主要关心问题和希望得到的服务,如果形成可以很好适应农村当地条件、具有长期存续性的互助养老模式,在理想状态下,农村老人可以通过互助与合作,可以实现经济互助、疾病的相互照料、劳动上的互助、情感互济、信息共享和代管孙辈。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治理视野下的社区互助强调多方主体的参与,通过建立社区互助整合政府引导、社区民间组织参与和市场化运作形成具有存续性的公共资源,既可以解决农村老人自身的养老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也是对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加了养老模式的弹性和灵活程度。在不脱离居家养老的情况下,探索出新的养老路径。

  (此文节选自《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农村老人居家养老困境及社区互助模式:以广水实验为例》社会实践报告。郑宁、农弘滔均系华中师范大学学生,此次调研由刘筱红、钟曼丽、汪超等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