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7月至9月和2014年年底至2015年2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发起了一项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为主题的调查,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以家乡农村的老人们作为他们调查、采访的对象。大学生们用他们的观察和记录,将农村老人们的生活细节一一展现,也让我们从中窥见农村老人生活的现实面貌,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切的期盼。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年)蓝皮书显示:2025年前,老年人口将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增长,我国已经进入第一个老龄人口增长高峰。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了1.94亿,其中约有5000万是农村的留守老人。数据背后,潜藏着农村养老的隐忧。他们究竟该如何养老,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2014年7月至9月和2014年年底至2015年2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妇女研究中心发起了一项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为主题的调查,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以家乡农村的老人们作为他们调查、采访的对象。大学生们用他们的观察和记录,将农村老人们的生活细节一一展现,也让我们从中窥见农村老人生活的现实面貌,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切的期盼。
调查:九成受访老人倾向“居家养老”
不管是在试点村还是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养老都以居家养老为主。在试点村中,老人非居家养老选择比例仅为29.2%,有明确参加养老院意愿的比例小,仅32.8%。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农村老人都居住于自己家中或子女家中,居家养老条件充分,而选择居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的比例仅为4.5%。对老人的养老意愿调查显示,在养老方式上选择“自己或老两口互相照料”“依靠子女”“居住养老院”的比例分别为:48.8%、41.7%、6.0%,农村老人养老的“家庭倾向”明显。
对养老院的态度的调查显示,选择“不愿意”的老人比例大,机构养老缺乏老人的理解。受农村长久以来的文化氛围和习惯的影响,老人出于“费用”“子女选择”“养老院缺乏亲情”及“名声”等原因,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不去养老院进行养老。
事实上,养老院养老的客观现实也让农村老人不得不居家养老。我国农村发展在经济和建设上相对落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单位数为32787个,农村地区缺乏进行机构养老的硬件设施。同时从养老的经济供养情况来说,当前农村老人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个人劳务”和“子女供养”,个人劳务收入决定了老人对于土地的依赖,而子女供养缺乏稳定性,老人即使想要进入机构进行养老,也缺乏必备的经济条件,因此居家养老成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