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满意度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4、“内容空洞”和“价格高”是对图书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网民对图书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内容空洞”和“价格高”,其次为文字差错率高、内容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过分炒作、内容低俗和装帧低劣。

  在整个调查中,图书的内容问题都被反复地呈现出来:出版的职业认知以文化为核心,实际上要求的就是内容的文化品质;影响网民购买行为的最主要元素是内容;图书类型关注度的差异存在也是基于图书内容差异和内容需求差异;而网民对图书的不满意原因在总体上又率先指向了内容空洞。内容是图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有品质的图书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而且图书内容还要保证创新性,杜绝模仿和复制。“价格高”在诸种类型图书的不满意原因调查中都位列榜首,而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当下图书市场上确实存在图书价格过高的现象,一些书的价值本身并不符合它的价格,纸质书的价格如果过高,势必会造成消费者的“厌买”情绪;二是目前国内的读者在买书一事上还有所保留,一些读者虽然也有阅读意愿,但还是会更倾向于向图书馆或他人借阅,或是购买价格低廉的盗版图书,而从根本上说,这还是消费者没有对图书形成健康合理的价值判断。

5、传统的纸质书仍是读者最偏爱的阅读载体

  在被问到“您最喜欢阅读什么载体形式的图书”时,51.9%的网民选择了“纸质书”,纸质书由此位列图书载体偏爱度排行榜首位;选择“手机阅读”的被调查者占比26.8%,位居第二;之后依次是“电脑屏幕阅读”和“Kindle阅读器”。这表明,纸质书仍是网民最偏爱的图书载体,而以“手机+电脑+Kindle”为图书载体的数字阅读方式也为越来越多的网民所青睐。

  网民最偏爱纸质书阅读,一方面受纸质书阅读已形成了长久的习惯性传统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其他形式阅读载体的功能技术尚待开掘和完善有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各种媒介应用功能的提升,媒介面向人、服务于人的态势鲜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媒介融合”时代业已来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数字阅读想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一是要在数字阅读的技术应用中保留纸质书阅读的优点,二是要以提供更立体的服务为旨归,在确保内容品质的基础上更多地考察读者的身心感受,且重视提升用户黏度,利用优质的品牌和服务把“流动客”转化为“常客”。

6、生活实用类、文学类、休闲时尚旅行类和历史类图书最受青睐

  本次调查依据图书大体内容共列举了14类图书,分别为哲学社会科学类、文学类、艺术类、金融经济类、休闲时尚旅游类、自然科学技术类、网络流行类、成功励志类、历史类、教育类、政治军事类、情感类、生活实用类和动漫类。统计数据显示,消费者最关注的图书类型的前四名为生活实用类(27.2%)、文学类(25.1%)、休闲时尚旅游类(24.2%)与历史类(24.0%),最不关注的图书类型是动漫类(6.4%)。

  毋庸置疑,图书消费是一种精神生活的增值消费,因为它是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并不以“雪中送炭”为目的,而是一种实在的“锦上添花”。网民表现出的对生活实用类图书的高度兴趣反映了现代人对于提升生活品质的迫切愿望,“生活”决定了此类图书的易读性和贴近性,而“实用”则证明网民对此类图书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有所要求。休闲时尚旅行类图书也有相类似的特点,只不过从目的上看,这类图书的娱乐消遣意味更强。文学类和历史类图书都是有助于充盈读者精神内涵的图书类型,且并不特别要求读者具有极强的理性思维。不过需要明确的是,它们自身就在内容主题和艺术品质上具备较大差异,而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生活地域的网民对这两种类型的关注程度也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读者对不同图书类型的关注体现的是他们的个体需求差异,出版从业者因此需要树立“因人而异”的生产意识。

7、“获取图书信息渠道”:微信的公众号位列榜首

  数据显示,通过“微信的公众号”获知图书信息的网民占比最多,其次是“周围人推荐”,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的推荐”仅仅排在第三位。具体而言,首先,调查数据显示,“微信的公众号”和“微博”两个获取图书信息渠道的相加占比达到了48.6%,由此可见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网民获取图书信息的重要阵地,而相较之下,通过传统的大众媒介和实体书店来获取图书信息的人数比例反而要低一些;其次,通过“出版社等自建网站”和“当当网等图书销售网站”来获取图书信息的网民合计占比达到了38.3%,这说明互联网也是图书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最后,调查中有29.7%的网民选择了“周围人推荐”这一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这表明图书口碑仍然是出版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出版工作者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以整合性思维应对未来消费者的各种阅读需求。从内部来说,人们获取图书信息,除了需要渠道广阔,还应该有针对性、有质量、有效率;而从外部来说,消费者如果可以通过图书信息连带获得其他领域的相关有效信息,那么就一定会提升其对图书出版的满意度。大数据时代,出版企业可以通过和数据公司合作进行“用户画像”(年龄、性别、学历、星座、语言风格等)分析,以此来实现对读者的细化分类,然后根据各类型读者的需求进行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出版营销。

8、数字时代内容仍为首,“用户体验”亟待出版业提升互联网思维

  当前数字技术的飞速革新,以及各行业以“优势互补”为基点进行的互动式协作发展,已经将图书出版推向了一个全新的生长业态当中。从读者方面来看,物质生活的满足正不断地激发着他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阅读作为一种知识汲取方式和娱乐消遣方式,必然会给读者群体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而被视为“场景时代”五大技术力量的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也将在未来进一步刺激读者对图书出版全方位的体验性需求。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满意度较高的服务,也由此成为图书出版从业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仍然在读者的阅读中占据相当的比例,而像手机、电脑、Kindle阅读器这些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图书载体也确实正以其极高的便捷度吸引着更多的读者。

  网民对出版工作的文化性认知还有待提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图书出版市场上快餐类书籍、跟风类书籍、内容浅薄的书籍数量较多,读者在选择图书时,容易被低水平的图书信息“淹没”,也使内容过硬的图书无法“跳出来”,从而令读者对出版系统丧失信心,进而对出版工作的文化性缺少认同。而读者对出版工作的其他认知还是比较符合出版工作的实际属性的,这也反映出网民仍然把图书消费视为一种文化消费,区别于一般的消费行为。

  图书出版依然需要坚守“内容至上”的原则,内容才是图书的根本竞争力所在。与媒体行业相通,图书出版行业只依靠形式创新和“噱头”炒作等短期行为,可能在市场上获得快速回报,但从长期看,掌握过硬内容生产能力的出版部门,才能拥有在市场站稳脚跟的能力,才能被读者尊重和接受。

  同时“内容空洞”是网民对图书不满意的重要原因,联系读者的选择因素,内容的重要作用在出版领域形成了某种“闭环”。对内容的不同选择和态度,可能在出版领域形成“好者越好,差者越差”的持续效应。只有内容过硬,读者对图书的价格才会相对宽容,图书出版如果不能实现“物超所值”或是“物美价廉”,也至少应该做到“货真价实”。

  网民对纸质书籍的钟爱仍旧持续促进着纸质书籍市场的稳定发展。应该看到,在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纸质图书的生命力有可能令它的生命延续远超某些预测。然而,“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场景时代”的渗透,必然会刺激读者对图书载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图书信息的传播、图书购买的冲动,越来越多的来自自媒体等移动互联网应用,出版工作者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以整合性思维应对未来消费者的各种阅读需求。

【图书出版满意度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员工满意度调查报告

2.对老师满意度调查报告

3.满意度调查报告

4.社区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

5.快递满意度调查报告

6.员工满意度的作用调查报告

7.2016年上半年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

8.四川2016年度民生满意度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