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3)

时间:2021-08-31

  4、铜仁地区茶产业发展对策

  铜仁地区茶产业应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将其培育为我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切实改变目前基地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及加工效益差,品牌杂、乱、多,基础设施条件差,加工设备和技术陈旧落后,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的现状;为了在“xxx”期末使全区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综合亩产值从338元提高到600元,公斤产值从8.9元提高到15元,综合总产量从2483吨增加到1.9万吨,综合产值由5035万元增加到2.85亿元,我区茶产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主攻高品质绿茶,面向市场,依靠机制创新,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引进一批省外优强企业,培育和打造1-2个知名品牌;坚持以农户为主体实现茶园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

  4、1 加强领导,增进共识,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金加以扶持

  我区茶产业在“xxx”期末茶园面积将达50万亩,投产茶园27万亩,茶叶总产值将达2.85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资金和认识上的统一,茶叶产业要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党委、政府对茶叶产业发展应予重视,要集中人、财、物力,加快茶叶产业发展。一是改革现行茶叶生产管理体制,成立茶叶产业发展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全区茶叶产业的规划、生产、加工、销售和科研等。做到茶叶产业与其它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大力培育茶叶科技人才,尽快改变茶叶科技服务力量薄弱的现状。二是整合各部门资金用于茶园的.基础性建设,充分利用好水利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及退耕还林等项目,利用其中部分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地、县财政对茶产业要有长期注入机制加以扶持。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壤、气候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茶叶产业带,为提高我区茶叶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奠定基础。

  4、2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

  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是振兴茶叶产业的必由之路。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其实质首先是解决好茶叶商品化问题,其次才是加工增值的问题。我区过去茶叶生产大起大落,主要是没有解决好市场问题所导致,区内的生产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无力化解市场风险,结果是茶贱伤农,荒茶、毁茶的情况就无法避免了。当前,振兴我区茶叶产业,应吸取教训,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山东天目茶业有限公司、浙江嘉盛武义茶叶有限公司、浙江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外地茶叶企业,在它们的带动下,我区的茶叶生产逐渐恢复活力。特别是铜仁和泰茶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在我区落户规模最大的外商加工企业和最大的出口企业,其原料茶需求量大,对茶叶产业带动能力强,已在我区发展生产基地近4万亩,和泰的珠茶生产与我省的名优茶生产有很强的互补性,不存在价位竞争、原料竞争、市场竞争。这些是我区培育茶叶产业龙头企业的优势所在。培育、扶持龙头企业,要转变观念,注重实效,不宜盲目排外,凡是发展铜仁茶叶生产的,凡是宣传、打造铜仁茶叶品牌的,都要一视同仁地加以扶持和培育。我区依托龙头企业,推进茶叶产业化的思路应是:各茶叶生产企业、生产基地除抓好名优茶生产外,应依托和泰茶业公司发展珠茶生产,提高我区茶园的产出水平和效益;分散茶园、交通不便的茶园,适当发展中低档绿茶生产,满足区内群众消费需要。

  4、3依靠科技,提高茶叶质量,以质取胜

  由于我区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茶园管理粗放,直接影响茶叶质量,市场竞争不强,产品档次不高。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产品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强制性标准,如不加强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不通过无公害认定,就迈不过市场准入这道门坎。因此,茶叶生产管理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前作好应对准备。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提高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茶叶生产大县,要借鉴上世纪创建茶叶品牌的经验,由政府出钱,与茶叶科研机构合作,聘请茶叶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对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要选拔一批年青的技术人员到大中专院校或外地大企业进行学习深造,作为技术后备力量和技术骨干培养。对于茶园相对集中的区域,要组织开展茶农培训,使茶农掌握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本技术环节,要结合“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培养茶叶种植、加工的科技示范能手,提高茶叶技术推广力度。集中资金开展主要茶区无公害认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产品认证。制订优惠政策措施,试行茶叶加工机具购机补贴,鼓励茶叶生产企业、生产大户加快加工机具更新。

  4、4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做强做大茶叶产业

  铜仁地区生产的名优茶产品价格较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品在省内外消费市场受到欢迎。“梵净山”系列产品在主要大中城市享有一定声誉。为此,要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茶产业,应开展好相关工作:一是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全区茶叶生产企业45家生产的名优茶,加工技术掌握程度不一,同样的原料,加工的茶叶质量差别较大,难于形成批量供应客商;为此,制定全区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已势在必行。二是成立茶叶专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功能,加强全区茶叶生产者的信息沟通,规范经营行为,保障品牌健康发展。全区现有茶叶协会1个,会员人数少,覆盖面窄,发挥的作用不大。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应尽快建立一些覆盖全区、运行良好、反应敏捷的茶叶专业协会。三是为茶叶品牌注入文化内涵。梵净山是“佛教圣地、联合国认定的人类原始生态保护圈之一”、印江永义的团龙茶曾作为皇室贡品、石阡苔茶作为优良品种载入茶叶专业教科书等丰富的茶文化,挖掘茶史、茶技、茶艺、茶话,注入茶叶品牌。四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结合梵净山旅游开发,打造我区“梵净山”茶叶品牌。通过政府行为,在铜仁电视、网站、日报等媒体上广泛宣传,让铜仁茶在自己家乡“知名”;将“梵净山”茶叶作为特供礼品茶,并在各大宾馆、茶事活动中设立专柜展示。

【茶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2.工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3.青少年情况调查报告

4.近视情况调查报告

5.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

6.教师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7.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报告

8.班额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