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3)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授课类型:讲授新课

二、授课时间:40分钟

三、授课方式:多媒体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①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

  ②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2)、理解

  ①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

  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过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 文化传播的含义(提问)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文化传播的途径

  a.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展示图片)

  永嘉之乱(两晋)安史之乱(唐朝中期)靖康之乱(南宋)

  b.播放视频《古代“留学生”》,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a.学生表演:小品《梁祝私奔记》b.在《梁祝私奔记》中梁山泊与祝英台借助了哪些现代化工具逃跑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发展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联系小品)

2、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联系小品)

3、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a.大 擂 台(小组竞赛):你知道哪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

  b.视频:《郑和下西洋》

三、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的作用

(1)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走出去”)

(2)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引进来”—优秀文化)

研究性学习探究

  现今,各国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那么,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由代表总结大家意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培养学生感受山寨的美以及发现自然美的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祖国山寨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理解想象山寨的特点,体会山寨有趣的现象。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课件:少数民族人物)。你们看,她们的穿着打扮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对,因为她们是少数民族的。她们不但穿的不一样,连住的地方也不一样。请看她们住的地方(出示课件)。刚才我们看到的小村庄,就叫山寨。

  2、板书课题:山寨。认识“山寨”的“寨”(出示课件:少数民族住的房屋,从而让学生从图与字进行联系识记)。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1、自读课文,不懂的字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解决。

  2、多媒体范读课文。

  3、检查读课文、词语、生字的情况。

  (1)多媒体显示课文内容,指名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小节读。

  (2)检查词语,运用课件设计成“爬山活动”,读对一个词语登上一步。

  (3)检查生字。先运用生字卡片进行多种形式的抽读生字,再运用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讨论、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按要求默读课文。

  2、小组分享读书收获,交流不懂的地方。

  3、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感情朗读。(课件出示:七拐八弯的山路、林遮树掩的景象。)

  4、配乐朗读。(多媒体播放音乐)

  四、总结。

  1、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山路。(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山路)

  2、展开想象,你在上山路时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板书设计:

  山寨

  七拐八弯

  林遮树掩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小书架》

  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

  1、复习学过的六个单韵母。

  2、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图画认识上、中、下的位置。并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导课部分 结合第四单元金钥匙的教学内容,以小伙伴丁丁导入本课的学习。学生通过回顾丁丁家爱读书的好习惯,将前后教学内容融汇贯通,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指导课题中“书”字的发音,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汉语拼音能帮助我们说好普通话,发挥拼音帮助正音的功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听读识字 听读识字是适合新教材特点的一种识字方法,是由长期从事小学教学与研究的天津教育研究院谷锦屏老师首创,是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的一项创造性研究。它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汉字环境,通过反复接触,儿童自然产生学习汉字的动机,使儿童在自然接触和学习汉语汉字的同时,身心获得自然和谐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由文到词,再由词到字的过渡。 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通过自己试着读一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能正确朗读课文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由于本课内容易读易背,学生往往在熟知课文内容后,不愿意看书。为了把听读识字落到实处,使学生切实在读中认识生字的读音,我在听录音读、跟录音读两个环节中都设计了用手指读,旨在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文中的每一个字上,从而达到听、读、认的和谐统一。 熟字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动学生自己找,再读一读、认一认。并在复习熟字的同时,巩固六个单韵母,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学习生字。充分运用学具,通过同位互相认读生字卡片,将本课十个生字从词语中单独提出来,再通过对口令、摘葡萄游戏加深印象,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生字读音。 识字过程穿插了比较“用”和“月”的异同以及“在”的说话训练这两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听读识字的基础上,联系比较形近字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及想象力。

  3、最后,结合丁丁及学生自己读书的情况,引导学生坚持每天读书,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 本课教学我注意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运用同位读、听口令游戏、摘葡萄游戏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生字掌握得较为扎实。听读识字注重实效,并运用指读将每个生字的识记落到实处。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孩子,由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七篇】相关文章:

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

2.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七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七篇

4.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七篇

5.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七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

7.【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七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七篇

9.【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七篇